鉤心鬥角

【釋義】原指建築結構,現比喻各用心機,明爭暗鬥。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

秦始皇統一六國做了皇帝以後。為了供自己享樂,他開始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因為它前殿所在的地方叫做“阿房”,所以當時人稱它為“阿房宮”。

阿房宮的規模極大,綿延幾百裏,從秦始皇做皇帝起開始修建,一直到秦朝滅亡還沒有修完。秦朝滅亡以後,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毀了。

唐朝的詩人杜牧,到長安看到秦朝阿房宮的遺址後,便想象到當年阿房官的宏偉富麗,因此作了一篇《阿房宮賦》,描寫阿房宮的壯麗氣勢,其中有這樣幾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意思是:阿房宮的長廊回環曲折,房頂的簷牙好像鳥的嘴;層層樓閣憑著地勢高低而環抱其間;宮室頂部是牢固而巧妙的鉤心結構;簷角高聳,那氣勢仿佛在與誰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