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樣愛孩子,那年他親手從她懷裏抱走,她不能爭,不能辯,不能悲,不能慟,連眼淚都不能流,還要謝恩。那便是最後一麵了,從此再沒有見過她,除了闔宮朝覲的場合。那樣多的妃嬪,依班行禮,花團錦簇裏他從不注目,可是——總有避無可避,猝不防及,夢裏總是驚慟那一雙眼睛,哀涼如死水。
殿外隱隱有雷聲滾過,許是要下雨了,一陣疾風吹進殿來,吹得案上的折子嘩嘩翻出輕響。她本能的放下茶盤,伸出手去按著,那衣袖輕輕拂過他襟前,袖間的幽香縈繞四散,熟悉而淡泊的香氣,叫人恍惚就想起許多年前,她盈盈侍立禦案前,亦是忙不迭伸手去按那被風吹起的折子,卻不想衣袖帶翻了茶,潑了他淋漓滿襟。嚇得一張臉雪白,隻問:“萬歲爺燙著沒有?”倒是她自己燙傷了手,幾日當不了差,身側突然覺得空落落的,從那時方知曉,隻是悵然若失。
十年……十年……歲月荏苒,光陰輕淺,居然就這樣過去了,藏得再好,隱得再深,忍得再苦,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隻有他知道,原來從來不曾忘卻,不能忘卻,不會忘卻。這一路走來,那樣多的旁人都隻是淺淺的影,而她,是烙在心上的印,痛不可抑,所以永不想再觸。他忘了她十年,不如說,他刻骨銘心了十年,無望了十年,她卻依然盈盈佇立眼前。
她輕輕理好奏章,熟練的將筆擱回筆山上,硯裏的朱砂明豔如血,忽然憶起當年教她寫字,琳琅……斜玉,雙木,斜玉,良……朱砂寫在柔軟的上用露皇宣紙上,一筆一劃,她的麵頰紅如朱砂,連耳根都紅透了,神色認真如蒙童。玄燁……一點一橫,一折再折……他的手下握著她的手,筆遲疑頓下,她聲音柔柔低低:“奴才欺君罔上……”果真是欺君罔上,原來她竟寫得一手簪花小楷。
她藏了多少,藏了多少……不依不饒,罰了寫字,“晝漏稀聞紫陌長,霏霏細雨過南莊。雲飛禦苑秋花濕,風到紅門野草香。玉輦遙臨平甸闊,羽旗近傍遠林揚。初晴少頃布圍獵,好趁清涼躍驌驦。”竟是寫了禦製新詩來應命,她就是這樣機智可人,字跡那樣清秀嫵逸,功底必是臨過衛夫人的《古名姬貼》,臨過趙夫人的《梅花賦》……
他提了筆在後頭寫:“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隻這一句,她便微微變了臉色,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聰明如她,知道他真正要寫的話,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燭火盈盈裏垂下頭去,他隻以為是歡喜,卻原來錯了,從頭到尾都錯了……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窗外雪澌澌下著,暖閣內地炕火盆烘著一室皆春,他微笑著道:“朕比義山有福氣,起碼更鼓初起不必應官入值。”卻原來錯了,從頭到尾都錯了……
他在迷朦醉意裏執著旁人的手說過:“我一路尋來,隻是以為她是你。”隻這一句話,令得宜妃那樣剛強的人淚如雨下,感泣永生。他翻過身模糊睡去,唯有自己知道,其實這一路尋來,都是將旁人當成是她。
隻是她,十年來隻是她,這一世,隻怕也隻是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九五至尊,天子萬年,四海之內,千秋萬歲。卻獨獨有一個她是恨不得,得不到,忘不了。
這十年……這十年……他也隻能問出一句:“你怎麼來了?”
她道:“李諳達去瞧奴才。”突兀還是舊日裏的稱呼,做禦前宮女時的恭敬順婉。答非所問的一句話,他卻突然不願再去想,就算是李德全叫她來的,她到底是來了。他伸手攬她入懷,她順從的依在他胸口,那裏有最無法壓抑的渴求。李德全遠遠在門外一閃,向殿內的人使著眼色。宮女太監們都退下去,殿外電閃雷鳴,轟轟烈烈的焦雷滾過,風吹得窗子“啪啪”直響,李德全將窗上的風鉤掛好,退出殿外,隨手關好殿門。
下雨了,大雨嘩嘩如柱,直直的從天際衝下來,如千萬條繩索抽笞著大地。四麵隻是一片水聲,無數水流順著瓦鐺急急的飛濺下來,清涼芬芳的水氣彌漫開來,將暑熱消彌於無形。
小片段《聞喜》
方是初夏,天氣頗有暑意了,石榴花已經開得略顯頹殘,花瓣錦簇的外端,有些地方已經發了黑,那花本就灼紅如火,這一點黑,直如焚到盡處的灰燼,無端端的夾在翠色的葉間,格外分明。李德全本來就沒好氣,叫過專管花兒匠的太監魯奉年,指著那石榴就訓斥:“你瞧瞧,你好生瞧瞧這是什麼?連花都開焦了,也不曉得拾掇?你們成日大米白麵的吃著,自己個兒的差事,怎麼就不肯上心?回頭要是萬歲爺瞅見了,失了咱們的臉麵,看不傳大板子打折你們的狗腿!”
他是總管太監,宮中自各處首領太監以下,無不聽從他的差遣,魯奉年被訓得唯唯喏喏,忙帶了人去收拾,等皇帝歇了午覺起來,乾清宮外的一溜兒石榴花盆早已經全被挪走,換上了數隻景德藍大缸,裏頭種的新荷方自舒卷,亭亭的翠色,令人眼前一亮。
皇帝見著那荷葉方隻尋常團扇大小,鮮翠欲滴,不由佇足玩賞,荷下水中照例養著幾尾金魚,清波如碧,翠葉如蓋,紅魚悠遊,李德全見他負手看魚,忙道:“這下午晌的日頭毒,奴才命人拿傘來,替萬歲爺遮一遮。”皇帝頭也未抬,隻說:“不用。”見陽光照著水極透徹,那魚在裏麵,若半空來去,直如柳河東所言:“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正看到出神處,忽聽李德全低聲道:“奴才有一事,回奏萬歲爺。”
皇帝唔了一聲,依舊望著那倏忽來去的金魚,隨口道:“你說吧。”
李德全想了一想,還是先請了個安,口氣也有意放輕快了:“奴才給萬歲爺道喜,太醫院的劉大人剛剛去替衛主子請了脈,說是衛主子有喜了。”
這句話本來極長,他說的又快,皇帝仿佛乍然沒有聽清楚,眼睛直直的盯著那缸裏的魚,過了半晌,突兀的轉過臉來,那太陽正照在臉上,白花花的極刺眼,李德全瞧不出他臉上的神色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正在惴惴不安時,皇帝像是突然想起什麼最要緊的事情來,驀然掉頭就往外走。
李德全唬了一跳,連忙趕上去,見皇帝步子極快,心中納悶,隻來得及向身後的太監丟個眼色,氣籲籲先追上去。連聲叫“萬歲爺”,皇帝隻是不答腔,步子卻是越走越快,日常的儀仗近侍這才遠遠追隨出來,皇帝徑直出了隆福門,從夾道往北轉去,一直走到翊坤宮外,近侍的太監方執著儀仗追上了,李德全早已經是一身大汗,眼瞧著前麵的宮牆,如赤色巨龍,連綿向北,他心裏已經明白過來,隻緊緊跟在皇帝後頭。
從體和殿往西一轉,一座殿宇已經近在眼前,皇帝一鼓作氣疾步走至此間,額上全是細密的汗珠,猛然一抬頭瞧見殿前所懸滿漢相璧的匾額,突然腳下一滯,就立在了那裏,止步不前。李德全忙道:“奴才打發人進去請主子出來接駕。”
皇帝默不作聲,過了片刻,卻慢慢轉過身來。李德全微感詫異,可是知道皇帝的性子,不敢駁問,皇帝那神色倒還是尋常,隻是眉目略有疲乏之意,像是適才一陣疾走累著了,又像是若有所思,其時日過晌午,夾道間宮牆高聳,極是蔭翳涼爽,李德全見皇帝臉上全是汗,忙命近侍取了手巾來奉與皇帝。
皇帝心不在焉的拭了臉,拿著那手巾,倒似有千鈞重,過了好一會子,才緩緩撂下,侍候巾櫛的太監忙接了過去。皇帝慢慢往回走去,隻是來時走得極快,回去時許是累著了,踱著步子,卻是一步緩似一步。四處原本都是靜悄悄的,唯聞遠處一隻新蟬嘶鳴,知了知了若斷若續的叫著。
皇帝走回乾清宮,依舊進了東暖閣裏,方坐下來,隨手撿了禦案上一本書來打開,卻是昨日方呈進、英武殿新刻的曲集,他隨手撿起那一本,偏偏是《漢宮秋》,那一頁正是第三折,目光掠過字間:“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鹹陽。返鹹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鐵心腸;鐵心腸,也愁淚滴千行。”
一瞬間隻覺得那一種悲辛無盡,湧上心間,淒楚哀苦,隻是綿綿不絕,仿佛此生此世都永無寧日一般。
《生子》
天氣本來很冷,炕前生了火盆,另外生了爐子因為有炭氣,所以遠遠擱著,爐子上用大銅銚子燒著水,嘟嘟的冒著熱氣。琳琅額上全是細密的汗珠,碧落拿熱手巾替她拭過,不過片刻功夫,又擰了手巾再拭。琳琅蹙著眉,隻是輾轉,喃喃說了句什麼,碧落趨前湊得近了,方聽見她是問:“什麼時辰了?”
碧落溫聲答:“回主子話,已經交了子時了。”
宜嬪起更時就聽得消息,便趕過來照應,此時見她大汗淋漓,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了,於是道:“這樣子不成,已經發作的這樣厲害。”碧落道:“早已經遣人去回了貴主子,隻是貴主子已經歇下了——因貴主子這陣子身子不好,說是萬歲爺吩咐過,隻要貴主子睡著了,憑是天塌了的事也不許驚擾。”宜嬪眉頭微微一皺,說:“那就打發人去回皇上。”話音未落,琳琅卻伸手抓住她的袖子,終是無力,緊緊攥得指節發白,聲音也無力:“我不要緊,宮門下了鑰,三更半夜別驚動了人。”宜嬪本來就是直來直去的脾氣,此時再也耐不住,說道:“這不是小事,一腳踏在閻王殿裏了,你還在顧忌這些個做什麼?”
碧落也道:“宜主子說得是,總得去回稟了萬歲爺,開宮門傳當值的禦醫進來。”琳琅聽她如此說,自己雖不要緊,隻怕耽擱下去,孩子萬一有三長兩短,就連累了她們,隻得微微點一點頭。宜妃即刻叫過自己的宮女娟子來,吩咐道:“你去乾清宮,就說是我說的,衛主子要生了,千萬請李諳達回稟皇上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