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遠離陷阱,謹防詐騙(1 / 3)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隨著投資活動日漸深入生活,各種投資陷阱也鋪天蓋地隨之而來。投資者稍不留神,可能就陷入投資陷阱。投資陷阱舉不勝舉,下麵列出一些比較容易讓人上當受騙的投資項目,為你投資提供一些借鑒。

投資陷阱一:所謂的原始股

退休後,李先生在報紙上看到一家中介公司的招聘信息,上麵講50歲至70歲都在招聘範圍內,就過去應聘,結果被錄用了。上班後,前三天對他進行培訓。培訓期間,早上有早會,晚上有晚會,同事之間互相激勵,反複灌輸,和傳銷組織的活動方式很相似,就是集中“洗腦”。培訓的內容主要是講解股票、投資、推銷等方麵的知識,最後一天是講聯創的股票有多好,馬上要上市,是絕佳的投資機會,鼓動大家購買。

當時李先生覺得公司是真的,又有上市承諾書、股份回購承諾書,即使不上市也不會有損失,股權轉讓過程還有產權交易部門把關,他認為很可靠。這樣他最後買了2萬股原始股,將近10萬元。之後,他開始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推銷原始股。公司規定員工每推銷一萬股,就給他們提2000元。他沒有發展到客戶,有些人發展了一些客戶,推銷了不少原始股,後來發現上當了,自己受損失了,還害了親朋好友。

眾所周知,原始股被廣大股民視為搖錢樹。它的價值以資產淨值計算,價格遠遠低於股市上流通的股票,一旦上市,股價一下飆升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因為有如此大的利潤空間,所以市麵上也冒出來各種各樣的原始股,大都把自己說得像投資者的印鈔機,隻要買了就能坐等天上掉餡餅。大家一定要小心這些所謂的原始股的陷阱,莫把“陷阱”當“餡餅”。

投資陷阱二:所謂的基金

張翔是大連市的一名退休工人,2006年11月的一天,她聽熟人介紹說網上有個“金手指”基金相當不錯,投8000元錢,每天返400元錢,而且這個基金是一個教授在操縱。第二天,張翔跟隨介紹人到了那個教授家,當他們到了的時候,房間裏已經有很多人了。

有人在電腦上給每一個交錢的投資人起一個網名,再設一個密碼。如果交8000元,12小時以後就可以查到自己的回報率。張翔在那個房間裏看見很多人都拿著成捆的錢,她心動了,當即到銀行取了8000元錢。從別人那裏,她還得知這個“金手指”在美國是一個上市的大公司,這就如同一顆定心丸,張翔心想,這回可遇見好的投資項目了。

第二天,張翔到農行辦了一張卡,把新卡的賬號報到“金手指”的報單中心。報單中心是負責給這些投資人賬戶打錢的部門。隨後張翔在銀行一查,她的這張卡裏果然存進了400元人民幣。

2006年12月9日,報單中心的人再次聯係張翔,並和她說,按照“金手指”的規定,如果她再投2.4萬元人民幣的話,80天能給她72萬元人民幣。對於張翔來說,這真是一筆不少的收益。

有了前一次的成功經驗,這一次,張翔當天就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存款裏取了2.4萬元投了進去。不僅這樣,張翔還把這個她認為是難得的基金介紹給了自己的好朋友和女兒。她的好朋友竟然把房子賣掉全部投入,一共十幾萬,她女兒也投了七萬多。

2006年12月14日,離張翔第二次投資該基金僅僅5天的時間,“美國金手指基金”的網頁突然打不開了。張翔如夢初醒立即意識到自己被人騙了,她和女兒一共十多萬元所謂的投資一夜之間血本無歸。女兒背著丈夫把家裏的錢拿出來投入這個所謂的基金,現在分文不剩,因為這件事情,夫妻兩個人也在2007年初辦了離婚。

在基金有出色的表現成為投資市場的寵兒時,很多“基民”的投資之旅比起股民來顯得一帆風順而又非常滋潤。伴隨著基金投資熱,一些非法的“黑基金”也應運而生,大家要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

克服弱點,才能越過陷阱

投資是最能表現人性的活動,人性的許多缺點在投資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這些缺點讓大多數投資者陷入深淵,隻有認識並改掉這些毛病,投資者才不會落入陷阱。

你是這個進城的農夫嗎

有一個農夫要進城賣驢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係著一個小鈴鐺。三個小偷看見了,第一個小偷說:“我能把羊偷來,還叫農夫發現不了。”第二個小偷說:“我能從農夫手裏把驢偷走。”第三個小偷說:“這都不難,我能把農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