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不同的策略進行投資
按照平均成本投資
按照平均成本投資是指投資者在一定期限內將自己的資金等量分配,分期平均購買一定金額的某一股票。具體步驟是:選定某種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且股價波動幅度較大的股票,確定一段適當的投資期間,在此期間,不論股價上漲還是下跌,都堅持以相同的資金定期地購買該股票。
平均成本投資法有兩個優點:一是投資者隻定期投資而不必考慮投資時間問題,對股市新手尤為適用;二是可防止因過量買賣而遭受損失。投資者若將全部資金一次性投入某股票,若股價下跌將損失慘重。而分次購買股票,即使股價下跌,其平均損失仍可減小。即平均成本投資法不僅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而且能減輕平均損失,它實際上是一種在時間上進行分散投資的方法。必須注意,平均成本投資法隻適用於股價波動幅度大、且呈上升趨勢的股票。那些沒有定期、定額資金來源的投資者不宜采用此法。另外,這種投資方法也比較呆板。
按照固定金額投資
在投資資金中確定一個固定的股票投資金額數,其餘部分投資債券。當股價上漲、所持股票的市值超過固定數時,將超過的部分賣出,用於增加債券投資,或保留現金;反之,則動用備用現金或出售部分債券,補進股票,以維持股票的固定金額。
固定金額投資法不適合於買賣價格持續上漲或持續下跌的股票。例如,如果股票價格持續上升,當升幅達到預定的幅度,投資者就將其部分出售,這樣就失去了可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的機會。同樣,當股價持續下跌時,投資者因不斷拋出債券補進股票,也失去了可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股票的機會。
按照固定比率投資
這種方法也是將投資資金分為股票和債券兩部分,兩者之間維持固定的比例,比如各為50%或60%對40%等。其原理和優缺點與固定金額投資法相同,隻是前者維持一個固定的比例,後者維持一個固定的金額。
巧妙撥檔投資
所謂“撥檔子”,是指在股價變動過程中撥去一檔,即在股價下跌過程中,在較高的價位上賣出,又在較低的價位補進,以減少一檔損失,而後期待價格反彈以補回損失。它是一種降低成本,保存實力的方法。
投資者“撥檔子”並不是對後市看壞,也不是真正有意獲利了結,隻是希望趁價位高時,先行賣出,以便自己賺一段差價。通常“撥檔子”賣出與買回之間相隔不會太久,短則相隔一天即補回,長則可能達一兩個月之久。
“撥檔子”的動機有兩種:
(1)行情上漲一段後賣出,回調後補進的“挺升行進間撥檔”;
(2)行情挫落時,趁價位仍高時賣出,等價位跌低時再予回補的“滑降間撥檔”。
前者係多頭推動行情上升之際,見價位已上升不少,或者遇到沉重的壓力區,幹脆自行賣出,希望股價回落,以化解漲升阻力,待方便行情時再度衝刺;後者則為套牢多頭,或多頭自知實力弱於賣方,於是在股價尚未跌低之前,先行賣出,等價位跌落後,再買回。
“撥檔子”法的運用必須建立在對行情研判準確的基礎上。否則,你認為是高檔賣出,等待低檔補回,而行情不僅沒有下跌,反而回升。那麼,你就把“檔子”撥丟了,隻好眼睜睜地遭受損失。因此,“撥檔子”做對了,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萬一做錯了則吃力不討好。通常的做法應是見好就收,以免壓低行情,白白讓別人撿便宜貨。
分步操作性漸次投資
有經驗的股票投資者都必定會摒棄賭徒心理,講求分步操作,即任何買賣進出都不用盡全部財力,以便下檔攤平,或上檔加碼。
下檔攤平,是指投資者在買進股票後,由於股價下跌,使得手中持股形成虧本狀態,當股價跌落一段時間後,投資者以低價再買進一些以便勻低成本的操作方式。下檔攤平的操作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逐次平均買進攤平法
即將要投入股票的資金分成三部分,第一次買進全部資產的1/3,第二次再買進1/3,剩餘的1/3最後買進,這種方法不論行情上下,都不冒太大的風險。
2.加倍買進攤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