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詩有六病例

一曰齟齬病。二曰長擷腰病。三曰長解鐙病。四曰叢雜病。五曰形跡病。六曰反語病。

齟齬病一。一句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同上聲及去、入聲也。平聲都不為累,若犯上聲,其病重於上尾;若犯去、入聲,其病重於鶴膝。上官儀所謂“犯上聲是斬形”也。

長擷腰病二。每一句上下兩字之腰無解鐙相間。上官儀詩:“曙色隨行漏,早吹入繁笳。”

長解鐙病三。第一、第二字義相連,第三、第四字義相連。上官儀詩:“池牖風月清,閑居遊客情。”

叢雜病四。上句有“雲”,下句有“霞”;次句有“風”,下句有“月”。沈休文詩:“寒瓜方臥壟,秋菰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鬱參差。”“瓜”、“菰”、“茄”、“芋”同是草類,是叢雜也。

形跡病五。篇中勝句清詞,其意涉忌諱者是也。

反語病六。篇中正字是佳詞,反語則深累。鮑明遠詩:“伐鼓早通晨”。“伐鼓”則正字,反語則反字。

句有三例

一句見意,“股肱良哉”是也;兩句見意,“關關瞧鳩,在河之洲”;四句見意,“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詩有二格

詩意高謂之格高,意下謂之格下。古詩“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此高格也。沈休文詩:“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此下格也。

犯病八格

一曰支離病。二曰缺偶病。三曰落節病。四曰叢木病。五曰相反病。六曰相重病。七曰側對病。八曰聲對病。

支離病一。五字之法,切須對也,不可偏枯。詩曰:“春人對春酒,芳樹間新花。”

缺偶病二。詩中上句引事,下句空言也。詩曰:“蘇秦時刺股,勤學我便登。”

落節病三。一篇之中,合春秋言是犯。《詠春詩》曰:“菊花好泛酒,榴花好插頭。”

叢木病四詩句中皆有木物也。詩曰:“庭梢桂林樹,簷度蒼梧雲。”

相反病五。詩中兩句相反,失其理也。詩曰:“晴雲開遠野,積霧掩長洲。”

相重病六。詩意並物色重疊也。詩曰:“驅馬清渭濱,飛鑣犯夕塵。川波張遠蓋,山日下遙輪。”

側對病七。凡詩字體全別,其義相背。詩曰:“桓山分羽翼,荊樹折枝條。”

聲對病八。字義全別,借聲類對。詩曰:“疏蟬高柳穀,桂蔦隱鬆深。”

詩有九格

一曰重疊用事格。二曰上句立興,下句是意格。三曰上句立興,下句是比格。四曰上句體物,下句狀成格。五曰上句體時,下句狀成格。六曰上句體事,下句意成格。七曰句中比物成意格。八曰句中疊語格。九曰句中輕重錯謬格。

重疊用事格一。詩曰:“淨宮連博望,香刹對承華”是也。

上句立興,下句是意格二。詩曰:“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是也。

上句立興,下句是比格三。詩曰:“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是也。

上句體物,下句狀成格四。詩曰:“朔風吹飛雨,蕭蕭江上來”是也。

上句體時,下句狀成格五。詩曰:“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輝”是也。

上句體事,下句意成格六。詩曰:“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是也。

句中比物成語意格七。詩曰:“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也。

句中疊語格八。詩曰:“既為風所開,還為風所落”是也。

句中輕重錯謬格九。詩曰:“天子憂征伐,黎民常自怡”是也。

詩有三得

一曰得趣。二曰得理。三曰得勢。

得趣一。謂理得其趣,詠物如合砌,為之上也。詩曰:“五裏徘徊鶴,三聲斷續猿。如何俱失路,相對泣離樽”是也。

得理二。謂詩首末確語,不失其理,此謂之中也。詩曰:“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是也。

得勢三。詩曰:“孟春物色好,攜手共登臨。放曠丘園裹,逍遙江海心。”

詩有六義

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風一。風者,諷也,謂體一國之風教。有王都之風,有諸侯之風。

賦二。賦者,布也。象事布文,錯雜萬物,以成其象,以寫其情。”

比三。比者,各令取外物象以興事。

興四。興者,立象於前,然後以事喻之。

雅五。雅者,正也,當正其雅,言語典切為雅也。

頌六。頌者,容也。欲續其初,嚐為頌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