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美國突然遭受前英王愛德華八世親自煽動起來的法西斯暴動摧毀了幾乎全部造船廠和一半的工業基地,而遲遲沒能決出勝負。隨著戰爭的繼續發展,德國占據歐洲大陸與蘇聯在烏克蘭、與英國隔海峽對峙,日本占據中國東部與蘇聯支持的地方勢力及英國的海外領地靜坐戰,日美在太平洋東部形成對日本不利的僵局,維希法國、西班牙、瑞典、瑞士、梵蒂岡等國在德國的重壓下艱難維持著名義上的局外中立,意大利、羅馬尼亞和芬蘭儼然成為德國的傀儡國——這樣的局勢,已經邁過了一個毫無幸福的千禧年,而且似乎還會曠日持久地繼續下去。
然而總會有人厭倦了戰爭,或者厭倦了這種戰爭方式。由美國在60年代進行的一次失敗的南極勘探開始,各國都先後有厭倦了世界大戰的人員前往這片尚未被戰火沾染的大陸。70年代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南極洲的邊緣——南極半島的中部真的建立起了數個人類城邦,達到了百萬人口。到了80年代,隨著北方各國的戰事再度激化,這些城邦終於選擇了聯合以對抗壓力。一個全新的國家——維爾吉亞獨立國在南極洲宣告成立。
當然,這個國家的建立,從一開始就是放在烤肉架上的——各國的移民雖然都是沒能在世界大戰中看到希望的人,但可不是腦袋空空地來到這片大陸的。每個人都帶有自己在背井離鄉之前的政治主張——其中頗有一些是受到交戰三方的影響乃至控製的,甚至達到了彼此敵視的程度。這也直接導致了維爾吉亞獨立國雖然名義上稱為聯邦,但除了有一個統一的元首和三軍總司令之外,其實根本就是個邦聯……別說地方法律了,連各個城邦的憲法都是根本矛盾的。
而且,外患更是無法阻止……隨著千禧年的到來,各國連20寸級的戰艦都已經數以十計甚至百計,再進一步的強化則達到了即使使用核反應堆都無法兼顧攻擊和防禦的程度。似乎,已經到了各國不得不開始放下戰列艦的軍備競賽,開始關注隨著CIWS和導彈的出現而在海上作戰中被冷落的轟炸機的時候了……?
……技術突破,好死不死偏偏在這個時候降臨了,德國和美國幾乎同時研究出了掌握聚變反應堆的技術。
由於聚變反應堆所用的氘和氚比裂變反應堆使用的放射性重金屬同位素要輕得多得多,大型的聚變反應堆——也就意味著,新一輪的個體優勢——成為了可能。各國又開始重新研究起更巨大的炮的可能性。德國甚至揚言要建造160厘米的炮並用於實用,日本也默不作聲地開始研究新型的穿甲彈。相應地,由於新型的戰艦——由日本發明的“超兵器”一詞一年後得到了其餘各國的認可——對鋼鐵和其他材料的需求量再度提升,各國原本便已開始有所擔憂的不可再生資源進一步吃緊。
還沒有掠奪的土地隻剩下兩塊了:
富含氘和氚的月球、富含礦產資源的南極洲。
2004年7月2日,德國向維爾吉亞獨立國宣戰,要求維爾吉亞獨立國交出境內所有猶太人、斯拉夫人、黑人,並對德國實行資源專賣。
同樣在7月,盟軍向維爾吉亞獨立國宣戰;9月1日,美國第九艦隊悄然離開美日僵持線的帕勞一帶,向南極半島開進。
戰爭的號角,似乎正在一步步逼近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