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異聞

昔夏禹覌河,見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豈河伯耶?

馮夷,華陰潼鄉人也,得仙道,化為河伯,豈道同哉?

仙夷乘龍虎,水神乘魚龍,其行恍惚,萬裏如室。

夏桀之時,為長夜宮於深穀之中,男女雜處,十旬不出聽政。天乃大風揚沙,一夕填此宮穀。又曰石室瑤台,關龍逄諫,桀言曰:“吾之有民,如天之有日,日亡我則亡。”以為龍逄妖言而殺之。其後複於山穀下作宮在上,耆老相與諫,桀又以為妖言而殺之。

夏桀之時,費昌之河上,見二日:在東者爛爛將起;在西者沉沉將滅,若疾雷之聲。昌問於馮夷曰:“何者為殷?何者為夏?”馮夷曰:“西夏東殷。”於是費昌徙,疾歸殷。

武王伐紂至盟津,渡河,大風波。武王操戈秉麾麾之,風波立霽。

魯陽公與韓戰酣而日暮,援戈麾之,日反三舍。

太公為灌壇令。武王夢婦人當道夜哭,問之,曰:“吾是東海神女,嫁於西海神童。今灌壇令當道,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風雨過,是毀君德。”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風暴雨從太公邑外過。

晉文公出,大蛇當道如拱。文公反修德,使吏守蛇。吏夢天使殺蛇曰:“何故當聖君道?”覺而視蛇,則自死也。

齊景公伐宋,過泰山,夢二人怒。公謂太公之神,晏子謂宋祖湯與伊尹也。為言其狀,湯晰容多發,伊尹黑而短,即所夢也。景公進軍不聽,軍鼓毀,公怒,散軍伐宋。

《徐偃王誌》雲:徐君宮人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之水濱。獨孤母有犬名鵠蒼,獵於水濱,得所棄卵,銜以東歸。獨孤母以為異,覆暖之,遂烰成兒,生時正偃,故以為名。徐君宮中聞之,乃更錄取。長而仁智,襲君徐國,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實黃龍也。偃王又葬之徐界中,今見雲狗襲。偃王既主其國,仁義著聞。欲舟行上國,乃溝陳、蔡之間,得朱弓矢,以己得知瑞,遂因名為號,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皆伏從,伏從者三十六國。周王聞,遣使乘駟,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聞言,其民為楚所敗,逃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後遂名其山為徐山。山上立石室,有神靈,民人祈禱。今皆見存。

海水西,誇父與日相逐走,渴,飲水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渴而死。棄其策杖,化為鄧林。

澹台子羽渡河,齎千金之璧於河,河伯欲之,至陽侯波起,兩鮫挾船,子羽左摻璧,右操劍,擊鮫皆死。既渡,三投璧於河伯,河伯躍而歸之,子羽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