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以敵借敵
三國末期,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因反對司馬昭專權,被司馬昭派兵圍困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東吳孫權支持諸葛誕,先後派文欽、全懌、朱異等帶兵前去救援,朱異被司馬昭打敗,文欽和全懌得以進入壽春。
司馬昭看到東吳派兵聲援諸葛誕,如果硬攻不一定能很快打下壽春,想到如果利用敵人來削弱敵人,戰勝敵人,不就能事半功倍嗎?於是,他采用了“以敵借敵”的策略。司馬昭為此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製造謠言,說東吳救兵快要到了,自己糧草將盡,不能持久,還故意安排一部分老弱官兵去淮北一帶籌糧。諸葛誕對此信以為真,放寬了心,終日在城裏大吃大喝。幾天過去了,東吳的救兵並沒有來,城中的糧食倒緊張起來。此時,諸葛誕的親信蔣班和焦彝因力主速戰而同東吳文欽激烈爭執,諸葛誕想殺掉蔣、焦二人,嚇得二人逃出城外向司馬昭投降。
第二步棋:司馬昭利用城內東吳將官全懌的家庭問題,大施“反間計”。住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的全懌的侄兒全輝、全儀,因家庭糾紛帶著其母跑到司馬昭的軍中,司便用鍾會的計謀,假造全輝、全儀寫給全懌的信,派人送到城內全懌住所。信中說孫權因未奪取壽春大怒,要殺盡全懌在建業的家屬。全懌害怕,便率領幾千人馬出城投降司馬昭。
第三步棋:借用城內諸葛誕與文欽火並,文欽被殺,其子文鴦、文虎出城投降。司馬昭用數百名騎兵保護著他們環城巡視,並告誡城內的官兵:“文欽的兒子我們都不殺,何況他人,你們都不必害怕。”守城的人聽後無心戀戰,人心瓦解。司馬昭看到時機成熟了,便率兵大舉攻城,消滅了諸葛誕,奪取了壽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