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擊壤而歌,堯帝黎民之自得;讓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費長房有縮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災。

商鞅不仁而阡陌開,夏桀無道而伊洛竭。

道不拾遺,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聖人。

歲時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成為春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一日,初優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迎災。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還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放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禦諱曰政,放至今讀正月為征。

東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屬土,其色發,故中央帝曰黃帝。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上弦謂月圓其半,係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係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複蘇謂之朔,初一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穀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響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

畸首、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春日之餘,冬春歲之餘,雨者睛之餘。

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共語,曰少敘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厭者,世態炎涼。

周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凶殘。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凶歲,野莩堪憐。

豐年五,荒年穀,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共除,誌士正宜待旦。

朝廷

王皇為皇,五帝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天於天下之主,諸侯一國之君。

官天下,乃以位讓賢;家天下,是以位傳子。

陛下,尊稱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皇帝即位曰龍飛,人臣覲君曰虎拜。

皇帝之言,謂之綸音;皇後之命,乃稱懿旨。

椒房是皇後所居,楓宸乃人君所蒞。

天子尊崇,故稱元首;臣鄰輔翼,故曰股肱。

龍之種,麟之角,俱譽宗藩;君之儲,國之貳,首稱太子。

帶子爰立青宮,帝印乃是五璽。

宗室之派,演於天潢;帝胄之進,名為玉牒。

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嶽效靈,三呼天子以萬歲。

神器大寶,皆言帝位;妃嬪媵嬙,總是宮娥。

薑後脫簪而待罪,世稱哲後;馬後練服以鳴儉,共仰賢妃。

唐放勳德配昊天,遂動華封之三祝;漢太子恩覃少海,乃興樂府之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