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衝而用章》第四
臣真述曰:此章言人君體道用心無有滿溢之誌,長使淵然澄靜,如萬物之祖宗,則自然挫折鋒铓之銛銳,解釋紛擾之雲為,故能和光耀、降嚴威也。同其塵,雜含垢氣也。然玄元深歎,此有道之君能存其至德如是。故雲:“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言似天帝之先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臣真述曰:此言“不仁”者,猶下《經》雲“不德”也。言天道與王道者,同施仁恩,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且不責生成之報焉。王者既不責於人,則刑罰自然不用矣!刑罰不用,則兵革自然不興矣!兵革不興,則天下自然無事矣!故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言國君能調和元氣,應理萬機如橐鑰之用焉,終無屈撓之弊也。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故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其此之謂乎!
《穀神不死章》第六
臣真述曰:穀,養也,又虛空也。言神氣遊息於虛空之中,故得長存也。玄天為鼻,牝地為口;天根於清,地根於寧。此言人君長能固守清寧之道,以理其天下國家,則自然無動用勤勞之事。故曰:“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章》第七
臣真述曰:夫天清而運動不已,地寧而安靜無窮。皆以其順自然之化,無獨見之專,不矜其功,不厚其生,施陽布陰,複不為主,故能長生也。是以,聖人能則象天地之德,清寧衝虛不敢為天下先,故能長先矣。及外其身者,謂不矜貴其身,則憂患不能及,所以得其身長存也。又經曰:“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非此之謂與!若夫人君克己複禮,使天下歸仁。既得億兆歡心,蠻夷稽顙,自然幹戈止息、宗廟安寧。故曰:“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章》第八
臣真述曰:此一章特諭理兵之要,深至矣!夫上善之兵,方之於水。然水之溢也,有昏墊之災;兵之亂也,有塗炭之害。故水治,則潤澤萬物、通濟舟[木戢];兵理,則鎮安兆庶、保衛邦家。若理兵能象水之不爭,又能居所惡之地不侵害者,則近於道矣。是以,兵之動息,必當擇利而處之。故曰:“居善地”也。主將之心,必在清澄深淨。故曰:“心善淵”也。兵者類多凶害,故戒之曰:“與善仁”也。夫軍旅之政,失則為亂,故曰:“政善治”也。兵者所尚:謀慮精微,故曰:“事善能”也。凡興兵整眾、應敵救災,必當其期,故曰:“動善時”也。既上文具標七善不爭之德矣,此又重雲。
夫唯不爭,故無尤者,臣伏以道君之意深切誨諭者,正欲勸其人君無為於上、不爭於下爾!夫無為者,戢兵之源;不爭者,息戰之本。若王侯能明鑒其源,洞觀其本,簡其雲為,息其爭鬥,則金革寧矣。臣又竊嚐習讀五千之文,每至探索奧旨、詳研大歸,未嚐不先於無為,次於不爭,以為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