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戴耳環、戒指、項鏈,穿迷你裙、連褲襪和高跟鞋;開私家車上班,旅遊;移動上網,手機通信;上午十點品嚐茶點,中午吃快餐;主餐後的冰激淩,早起或臨睡時的淋浴……所有這些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都不是人類自古即有的。事實上,當每一種行為或新事物首先成為眾人模仿的對象時,就是我們稱之為“時尚”的社會現象。

人類社會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為和用品出現時都有複雜的背景和饒有趣味的故事。許多時尚的出現似乎是自然的,或者說是或遲或早總會發生的,而另一些時尚當它們被首先創造或實踐時,常是少數人別出心裁的舉動。

時髦的衣服、T型台上身著奇裝異服的模特兒、牛仔褲、比基尼、法拉利、麥當勞、巴洛克風格、弗洛伊德學說……時尚似乎各色各樣,它們的共同點是追逐、模仿和流行。《牛津英語詞典》解釋說:時尚是流行的行為、物品、外形和風格,特別是流行的衣飾樣式,流行的時代言論、思想,對上層社會生活方式的模仿。時尚的內涵豐富多彩,從衣食住行到人類的思想,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對時尚的追逐表現了人類對美的永恒追求。愛美是人們追求時尚的心理動機,凡是使人覺得愉快、喜悅激動的事物都是美的。

在人類的曆史中,有許多奇怪有趣的時尚,它們的取向甚至互相抵觸。唐代以胖為美,當代人卻欣賞“骨感美”,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美的曆史的追求。“美”是主觀體驗,因此,美的標準因時代、文化不同而迥異,時尚的取向因而也受到影響。

時尚表現出當時的社會結構及階層關係。香車美女表現出的“美”是以金錢和社會地位來衡量的。富有和強勢階層對“美”的定義影響其他階層對“美”的認知。例如,西方女性的束胸衣、中國古代的纏足,體現出男性在社會中的統治地位。男性為了維護自己對“美”的定義,不惜讓女性損傷自己的身體。但是,處於邊緣地位的階層也可以有自己對“美”的定義,並創造自己的“時尚”,來對抗主流文化。西方的嬉皮士運動便是如此。

本書描述了人類生活中影響重大的99種時尚,涉及“社會風尚、衣飾、審美、家居與出行、娛樂”等內容,通過“時尚秀場”、“時尚透視”、“時尚衝擊”、“相關鏈接”等欄目,讓讀者了解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時尚是如何產生和流行的,以及影響這些時尚的曆史、社會、文化、心理的背景和因素。

時尚是人類生活長河中翻起的一個個浪花,透過它們,我們能更深地理解人類生活的表象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