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秀場
嬉皮士(Hippie)曾經被用來描寫西方國家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反抗習俗和不滿政治的年輕人。
嬉皮士這個名稱是通過記者赫柏·凱恩流行開來的。嬉皮士用集體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映出他們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抨擊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嬉皮士後來也曾被貶義使用,用來描寫長發的、肮髒的吸毒者。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詞作為對年輕的自由主義人士的稱呼。
時尚透視
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人的社會需求、感情需求在一味追求物質成就和崇拜技術的社會風氣中被忽略了。60年代青年人的反叛是反對以理性的名義忽略人的價值和需求表現。
另外,兩代人之間在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上都存在著很大的的隔閡,青年人沒有他們父輩的那段苦難的經曆,他們對舒適的生活享受早已習以為常,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因此,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他們的父母和整個社會為什麼如此強調拚命工作和掙錢。
時尚衝擊
嬉皮士的運動已成為曆史,但是他們對美國社會的衝擊,今天仍處處可見。嬉皮士運動促使產生“性放縱”或“性革命”。在嬉皮士的眾多的“解放”口號中,隻有“性解放”對美國主流社會的衝擊最大。嬉皮士似乎達到了這場“革命”的目的,結果也造成了許多嬉皮士想不到的問題:少女懷孕的現象、淫穢刊物的泛濫成災、政府對這種刊物的管製放鬆等。
今天很多年輕人的服飾頗有嬉皮士風味。現在年輕人的穿衣哲學講求自我風格,崇尚張揚個性,反叛的新嬉皮士服裝備受垂青。女士開始摒棄死板的套裝,轉而鍾情於新嬉皮士式的衣飾。
相關鏈接
新嬉皮士
新嬉皮士風貌讓世紀末的青年一代有機會重溫父輩青年時代的時尚情感。新嬉皮士不再破破爛爛,不再放浪形骸聚眾滋事,也不敢再提倡吸毒,而且“愛與和平”的口號成了一種內心的懷念。新嬉皮士與嬉皮士之間隻是存在時裝上的血緣關係。
新嬉皮士在服飾愛好上與嬉皮士有著表層的一脈相承關係。他們都酷愛服裝的花須邊、喇叭褲腿、灰色的飾品、刻意營造的“自然”風格、富於20世紀70年代特色的上緊下鬆的款式。這些服飾多運用對比、縫補和混合手法製作,衣服從小巧到寬闊、從透明到厚重的都有,最有代表性的是羊皮外衣、軟身外套、長身罩衫、雪紡襯衫等,圖案和色彩絢爛,亮麗悅目。褲子的設計,有的在足踝處扭彎地剪裁,也有的褲腳略呈喇叭形及側邊開叉,或有的露膝蓋,或飾以拉鏈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