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成長史(曾慶遠)
在湘西北蒼蒼茫茫的崇山峻嶺中,幾條河流撞開一群群山,彎彎曲曲,然而堅毅不饒地往外爬行,於是平坦一點的平壩就零零星星地點綴了一些土家村鎮,這些稀稀疏疏的土家山寨裏的土家人,以山為伴,以河為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風裏來雨裏去,不知苦為何物,不知富為何意,辛苦勞作,隻為土陶碗裏幾粒稻米,幾坨苞穀麵糊,隻為把兒女們送上祖輩們重複了千百遍的人生軌跡,每每夜幕籠罩,倦鳥歸巢之後,村鎮裏的對碼(實木結構的舂米工具),石磨便開始傾吐千年的淒涼,醞釀出濃濃的“鄰女夜舂寒”意境 。
然而誰曾想到這樣貧窮閉塞的山區,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也湧現出了一批批弄潮兒,青山出鷂子,此話不假。
鄂南雲蒙山山大林密,加以雨水充沛,孕育了一條名叫漊水的河流,這條河注定了自他發源地始,它隻有肆無忌憚地搜刮他母體上的石土才能殺出一條通向大海的路,它在崇山峻嶺中桀驁不馴地奔馳二百多裏,疲了,累了,就在一段相對寬敞的峽穀中放慢了腳步,打算甩掉身上的累贅,輕裝前進,於是那些幫助漊水一路斬關奪路了的泥沙自動下崗,依附一條橫插河心的石脊的一側,開始了新的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沙洲,山居的土著們紛紛來這裏繁衍生殖,漸漸的就形成了一個兩三千人的小鎮,名叫長潭坪,本故事主人翁就誕生在這裏。
這長潭坪因土地肥沃,氣候溫潤,河中盛產魚蝦,山上又野物成群,所以,這裏算得上是那些村鎮中富饒的一個,這裏的居民自然比其他村鎮的更安於現狀了,隻有恢複高考後,才有幾個高中生想憑借勤奮刻苦衝出大山,這中間有本文的主人翁之一的彭昌楚的父親彭萬裏,本來恢複高考的那一年,彭萬裏已高中畢業兩三年了,但壯誌未泯,複習了幾天之後,就高考去了,結果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他當然不服氣了,就決定複讀一年,再高考。
要說呢,彭萬裏的家境不是很好,他父親過早的撒手人寰,撇下他母親一個人養育四個女兒和他,彭萬裏是最小的,而那一年他也行將20了,四個姐姐早已嫁出去了三個,單剩四姐在家,他四姐要不是因為長得有幾分姿色,高不成低不就地顧影自憐,也是早該有婆家的人了。彭萬裏的母親已是五十出頭的人了,因為要拉扯五個兒女,不得不承受比別人多得多的艱辛勞苦,身體預支得厲害,這當兒差不多不堪重負了。彭萬裏要實現他的鴻鵠之誌,就得借助他四姐了。於是聰明的彭萬裏用了許許多多的花言巧語,哄騙他四姐開心,且許下了許多他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兌現的諾言,果然把他四姐哄得心花怒放了。他四姐答應無條件的支持他複讀一年。於是彭萬裏高高興興的複讀去了。
彭萬裏誌存高遠,學習也就特別地用心,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滿以為這一回一定能躍出農門,哪知道命運又跟他開了個玩笑,填誌願時,他鑒於老師的地位太低下了,就很勇敢的沒填師範類學校,隻填了幾所名校,結末還在不服從分配上畫了個勾,結果因為他的好高騖遠,斷送了他的學業前途,他雖然超過專科線十幾分,但跟名校錄取的分數比那就差遠了,彭萬裏當然沒死心,他還想重整旗鼓卷土重來的,隻可惜他沒了後盾,他四姐決定不再支持他了,理由簡單而充足:她已是二十幾歲的大姑娘了,她得趕緊把自己嫁出去,要不然就成老姑娘了,更何況她遇到了對她來說是百年一遇的難得的好姻緣——
信用社來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這小夥子一來就拜倒在她的荊釵群下了,小夥子下班之後,除了她家,幾乎就不到別的地方去,於是兩人就海誓山盟、海枯石爛起來,而那位小夥子的父親——信用社主任也就認可了她,這可真的是過了這村就沒了那個店了,她權衡再三,覺得彭萬裏的前程還是當不得自己的幸福,更何況她已經無條件的支持了弟弟一年呢?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了,誰叫他彭萬裏眼高於頂的?自嚐苦果吧,她做四姐的是盡了責任和義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