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裏多尼亞人質危機
菲力浦·勒高爾斯上尉是法國反恐怖特種部隊的頭兒。他身材高大,目光敏銳,會一手漂亮的中國功夫。
這一天,一張加急電報把他召到憲兵總部,麵對麵沉似水的將軍,勒高爾斯明白槍聲和搏鬥就要降臨了。
將軍命令:“你率領20個突擊隊員,跟隨政府領地部長蓬斯趕到新喀裏多尼亞解救被當地的民族極端分子扣押的27名法國憲兵,今夜11點起飛,立刻回去作準備。”“是。”勒高爾斯轉身下樓,飛身上了吉普車趕回基地。
車上,他翻閱著將軍交給他的備忘錄和一張新喀裏多尼亞的軍事作戰地圖,開始琢磨戰略戰術和如何去製服這些凶悍的土著人。
危機始於4月22日拂曉,離新喀裏多尼亞島東北岸不遠處的烏韋阿小島上,萬籟俱寂,一片漆黑。叢林邊的法國憲兵軍營除了一盞了望樓上的探照燈外,也是一片寧靜,人們正在酣睡之中,半夜接崗的哨兵也困得靠在牆邊打盹兒。突然,一陣“嗚嗚”亂叫的呐喊聲打破了沉寂。緊接著30多名彪形大漢衝進兵營。這些人有的手舉斧頭,有的揮舞著大砍刀,四處亂殺,剛從睡夢中驚醒的法國士兵猝不及防,隻能是任人宰割。很快,這些蒙麵襲擊者打死4名法國憲兵,俘虜27名憲兵,並搶走了大量的槍支彈藥,然後他們押著這些法國士兵迅速撤離戰場逃入叢林。
消息傳出後,法國上下輿論一片嘩然,紛紛譴責希拉克政府處理事情不周,導致了這場危機。法國總統緊急約見希拉克總理,責成他立刻著手解決新喀裏多尼亞島的人質危機。此時的希拉克是有苦難言。他深知這些危機的解決需冒很大的風險,本來政府沒有必要承擔這麼大的直接責任,可以由軍方出麵解決。可是由於總統與希拉克政見不合,總是心存芥蒂。現在總統把處理危機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了總理,並利用新聞媒介廣為傳播,如果處理不力,他的政府甚至他的政治生涯很可能就要在一片譴責聲中結束。憂慮重重、患得患失之間,他猛然想到了法國反恐怖突擊隊,於是命令內閣領地部長蓬斯先生和法國駐新喀裏多尼亞軍隊總司令維邁爾將軍聯合指揮解救人質,由反恐怖突擊隊隊長勒高爾斯上尉負責具體行動。
軍用飛機接近了新喀裏多尼亞島的上空,在星羅棋布的群島中,有一個狹長的海島,宛如一葉扁舟斜泊在煙波浩渺的太平洋上,這就是新喀裏多尼亞。新喀裏多尼亞是法國的海外領土。
島上居民對新喀裏多尼亞(以下簡稱喀島)的主權及歸屬問題意見分歧很大。自稱卡納克人的土著居民堅決主張擺脫法國統治,完全獨立,建立自己的國家。而法國人後裔則認為島上的居民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主張喀島仍留在法國,反對獨立運動。
後來,法國政府公布新的喀島地位法令,規定由公民投票決定其自治程度。這一法令對在喀島人口占優勢的法裔無疑是有利的,但遭到了卡納克人強烈反對,並統一抵製了投票。結果在公民投票中,隻有59%的公民參加了投票,投票者中有98%的人讚成喀島繼續留在法國。法國政府承認了這一結果,矛盾更加激化。
因此,人們普遍懷疑這次襲擊是卡納克極端分子幹的。
維達爾將軍向剛下飛機的蓬斯和勒高爾斯簡要介紹了兩天來偵察的結果,已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襲擊法國軍營的行動是卡納克人幹的,他們此舉是為了把憲兵作為人質,以要挾法國政府取消地方選舉,爭取早日就新喀裏多尼亞獨立問題舉行會談。當地駐軍已派人去烏韋阿島搜索人質的下落,海軍則封鎖海岸,沿海巡邏。海軍航空兵已經集結待命。
維達爾將軍和蓬斯部長對人質的解救一籌莫展。烏韋阿島上林木繁茂,地勢崎嶇複雜,洞穴巒布,法國搜索部隊用了好幾天的工夫仍沒有發現人質的蛛絲馬跡。勒高爾斯認為卡納克人之所以劫持這些人質是要挾持他們跟法國政府進行談判,因此他們必要時會主動向法國人發出某種信號。同時,由於搜索部隊封鎖了各交通要道,卡納克人隻能在少數幾個隱蔽點活動,他們無法補充給養,維持不了多久。現在最好是靜觀其變。果然,4月26日,卡納克極端分子意外地釋放了10名人質,並要求與法國政府進行談判。這一舉動使苦惱的將軍大喜過望,因為他們暴露了隱身之所,就為軍隊提供了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