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結束了,大家一定還有三個疑問:
1.那個鐵盒子裏到底是什麼?
2.為什麼會傳給登上火車的我呢?
3.鐵盒裏的東西是如何讓陳泉保持青春的?
是不是作者無法圓上這個謎底而選擇了緘默呢?
嗬嗬,讓我們回到小說裏去。在小說本身的構思裏,這個鐵盒裏裝的是傳國玉璽。
是的,就是秦始皇的那枚傳國玉璽,上麵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的傳國玉璽。
作為正統政權的象征,這枚玉璽有著太多的神秘與權威。更神秘的還是它在曆史上傳奇地不斷出現和消失,次數太多我就不具體敘述了。
正統的記載國璽的最後一次出現是公元1294年,在元朝大都的市場上,當時的丞相伯顏命人購得,璽入大元。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達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玉璽,最終還是空手而返,這是曆史上最後的有關傳國玉璽的記載。
然後傳國玉璽就此消失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
但一種私下的傳說:東漢末年,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漢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玉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我們可以認為,正統的漢璽,在東漢末年就已經丟失了,一種象征意義上的丟失。
讓我們將玉璽和小說聯係起來,看能不能解開小說中的謎。
1.問:清努爾哈赤得到傳國玉璽,是不是會起了和明朝一爭天下的野心?
答:完全可以。縱橫曆史,凡是得到傳國玉璽的部落,都起兵爭天下了,女真也不會例外。
2.問:金璧輝得到傳國玉璽,可不可以複興已經滅亡的清朝?
答:不可以。因為皇權的時期已經一去不返了。問題在於文中金璧輝也不知道鐵盒子裏是傳國玉璽,而那個皇姑墳的看墓人長期不下山,他的思維已經停留在了封建時代。他認為可以啊。金璧輝相信他的話,加上祖先的傳說,所以她才會玩命地去得到鐵盒。
但也絕對不能讓金璧輝得到鐵盒,如果真的傳國玉璽落在金璧輝手裏,對那些封建遺老和村夫愚子確實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金璧輝的後台就是日本人,雖然清朝不能複辟,日本人不能永霸中國,但我們中國人會因此再多吃幾年苦是沒什麼可懷疑的。
3.問:傳國玉璽有讓陳泉永葆青春的魔力嗎?為什麼會傳給火車上的“我”呢?
答:要說這個答案,就讓我們看看《多了一個》這篇小說的由來吧。我首先要反問一個問題,就是火車上最後陳泉問的問題:這隻是一個故事嗎?
我告訴你,它就是一個故事,但是一個源於真實的故事。
故事的起源是這樣的:
小說的作者,我,是江蘇鹽城人,2004年前一直住在在新四軍紀念館旁邊。
1998年前館旁是一塊大油菜花田,每到春天,很多養蜂人都在田邊放蜂,就是那種一個大箱子,蜜蜂不停地鑽出鑽入的那種。養蜂人四海為家,在這裏那裏都待一陣就走。
我那時候年紀不大,上學夜書念多了,有慢性支氣管炎,總是不停地咳嗽,家裏到春天就給我買新鮮的蜂王漿衝了喝。
有一位養蜂老人,光頭,臉上皺紋深得像菠蘿皮一樣,白胡子飄飄 ,也姓陳。我記得他右手的食指中指隻剩了兩根殘樁,賣的蜂漿不摻東西,非常純。我家在他那買了幾年的蜂王漿,慢慢就熟悉了。
我那會兒周末總會到他臨時搭的蜂屋玩,每到傍晚蜜蜂回巢了,他就會抽煙給我講故事,說自己是徐州人,能識字,參過軍,打過鬼子,但不是解放軍。
老人講的故事很雜,鬼啊神的都有,但更多的是軍營裏的故事,講盡了一個戰壕裏的恩怨情仇,有時講著講著能哭起來。
他的蜂屋裏床頭有一個永遠沒看他打開過的鐵盒,鐵皮磨得的發亮,盒口用把大銅鎖鎖著,我到現在也不知道裏麵裝的是什麼。
我那時候每年春天都盼著他來,不光是為了買能給我治病的蜂漿,也因為他給我留下了太多的謎,我渴望有一天能看到謎底。
但那一天始終沒有到來,1998年,新四軍紀念館旁擴建,菜田被水泥澆了,老人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現在已經2009年了,老人應該已經不在人世了吧。
於是我利用老人當年給我的素材,加上藝術加工,寫了這篇小說,謹以向老人家和他那一代的軍人致敬:“陳老爹,一路走好,九泉下戰友相逢,亦當杯水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