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疾病分類,痛風屬於“痹症”。各種類型的關節炎都屬中醫痹症。按照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關節炎偏於風者,袪風為主。偏於寒者,散寒為主。濕邪偏勝者,化濕為主。熱邪偏勝者,清熱為主。痛風病人應根據其關節炎的症狀特點與是否急性發作等決定痹症的性質,是屬於風寒濕痹,還是風濕熱痹,有無痰瘀痹阻證,然後再對證下藥。例如屬風寒濕痹者可用薏以仁湯加減或者防已茯苓湯加減;風濕熱痹者可用白虎桂枝湯或四妙丸加減;如屬痰瘀痹阻證,可用桃紅飲加味。
許多單方草藥也可用於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特別是對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有一定的效果。現介紹幾種常用的單方草藥。
(1)鮮毛茛或威靈仙根洗幹淨後搗爛,外敷於紅腫之關節表麵,可止痛消腫。
(2)虎杖根250克(半斤),洗幹淨後切碎,浸入低度白酒內泡半個月左右,每日飲5錢。
(3)鮮生地150克(3兩),水煎服。服3~5天後停兩天,再繼續服用,如此間歇服藥。
(4)威靈仙研成碎末,每日2次,每次15克(3錢)。
(5)伸筋草、老鸛草各25克(5錢),水煎服,每日1劑。
(6)五加皮、徐長卿各25克(5錢),水煎服,每日1劑。
(7)柳枝50克(1兩),水煎服,每日1劑。
(8)豨薟草100克(2兩),水煎服,每日1劑。
痛風病人在采用中藥治療時應請中醫師確立自己的病證屬於哪一類,然後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由醫師指導用藥。對上麵列舉的一些單方草藥及民間驗方,必須嚴格掌握用量,以防因劑量過大引起中毒。
必須指出:中藥及單方草藥在消除關節紅腫及止痛方麵有一定的效果,但能否使痛風病人血尿酸恢複正常,尚無臨床驗證。因此,它不能取代西醫的降血尿酸藥物之功效。故采用中西結合治療優於單用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