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 丁香 肉果 肉桂 茯苓 白術 木香 薑附炒黃米湯煎。

二朝 見點隱隱不透,左太陽背部紫斑,雖經下過,精神已憊,難任蕩滌。悶伏之象,顯然已著,即投攻發藥石,恐有倒戈之慮。

荊芥 桃仁 牛蒡 紫草 大黃 青皮 防風 紅花 桔梗 川芎 滑石 楂肉 藍汁百日嬰兒 未沾穀食,胃受乳汁甘美,腑氣嫩薄,痘發震動,裏真已覺淒淒不安。藥味,胃中氣弱,必有嘔吐泄瀉,是病未攻而正反傷矣。況此薄質,宜乎和,不可推蕩,乃至理也。總屬邀天幸,不堪用人工者,議解肌透毒,乳母代食,兼通乳汁。

生地 赤芍 紫茸 楂肉 漏蘆 紅花 荊芥 丹皮 木通 通草形瘦質弱,當夏至氣疾發痘,汗泄肌疏,暑熱傷氣。五朝來形象枯癟,乏光潤充偉之象元氣不能運毒以化漿矣。有限日期,若不氣充外灌,必致外剝,內陷諸竅。大凡治痘,必須論體,此虛弱扶毒之證,最難調治,與實火壯盛迥別。議進芎歸湯,和血內托,以助充長。

川芎 炙草 紫茸 天蟲 雞頂血 當歸 炒查 丹皮 桔梗空泡遍起,不肯灌漿,世俗每拘氣過則泡,僉用涼藥,清其氣火。夫不足之體,焉得正餘?良由血不附氣為空累耳,故保元湯內托挾漿,一定至理。此證扶持過十二朝,投得清涼解毒,合乎先補後清之旨,方有好音。

人參 黃 當歸 白粳米 炙草 廣皮 川芎麵漿七八,雖曰稀清,護養弗損,亦可濃濃成痂。但胸中身背形象損傷者,難以聚漿,僅有空殼,根暈少附,況兼嘔惡,氣逆神煩,內證未得安寧,虛中夾毒,又非徒補可安。此益元氣血之中,諒必參以清涼。就翁氏論痘,原叱過補,十天痘疹,合乎秋冬之令,夏季發泄,大忌攻擊以速其腐潰。至囑至囑!人參 煨木香 歸身 粳米 川連(酒炒) 白芍 廣皮晝靜夜煩,陽亢陰虛,緣稚年之體屬陽,乏陰協和。清涼解毒,僅能理時癘火毒,先天藏蓄之毒兆於有形之始,豈刻時可徹?論理壯水製陽、益陰解憂,仿仲景之議可也。

六味去萸加芍。

正在關津,而陽分散漫之毒現於頭巔。內虛不受芩、連苦寒,姑進益陰髒,能陽腑,勿使深入裏。(此方逸去)冬溫未解,神氣未為清爽。痘雖熱症,體柔肌白,是為元虛。清寒不可太過,胃無妨礙,自無變症,殼薄痘多,看護宜慎。

犀角 炒楂肉 牛蒡子 連翹 羚羊 丹皮 製天蟲 桔梗臨服入雞冠血十五滴。

痧疹

痧不外透,火鬱於肺,肺脹則喘;口渴頻煩,熱邪在上,況發厥如驚,尤屬熱象。辛寒解利鬱熱,從《內經》夏至後為病暑治。

連翹 杏仁 黃芩 山梔 蘆根 牛蒡 石膏 紫菀 木通病在暴冷而發,肌表頭麵不透,是外蘊為寒,內伏為熱。肺病主衛,衛為氣分,兩解為麻黃 牛蒡 射幹 桔梗 石膏 杏仁 生草 枳殼汁暴冷外加,伏熱更熾,邪鬱則氣血壅遏,痧疹不肯外達。痰氣交阻,神昏喘促,漸入心包,有內閉外脫之象。

連翹 射幹 滑石 銀花 菖蒲 通草又牛黃丸。

溫疹乃口鼻吸入穢濁之氣,乃無形之邪,上竅阻塞,嗆物不下。醫不知有形無形,但曰清火寒降,至藥直入腸胃,與咽中毫不相幹。

牛蒡子 銀花 馬勃 連翹 射幹 蘆根

外科

脈細數。春、夏間水顆如疥,下焦先發,延及四肢,此先天遺熱伏於陰分,乘天地之氣升越而發。病雖漸渺,除根最難,蓋陰液難成易損,情欲之感,皆與真陰有乖也。

虎潛丸。

寢食如常。自上年失血之後,巔頂、肌膚發現疥瘰瘙癢,春發冬瘥,先以和血平調方。

製首烏 九蒸桑葉 浙菊花 炒杞子 三角胡麻 金銀花紅棗肉和丸,每三錢。

陽氣發泄,水穀氣蒸,留濕為瘍。流膿之後,而睾丸偏墜。下焦瘡疾,皆濕甚鬱熱之征,以宜行氣分、健陽運濕治。

刺蒺藜(雞子清製,四兩) 生薏仁(四兩) 製半夏 生益智仁(二兩) 生於術(八兩)白茯苓水泛丸。

骨骱屈伸之間,疥癬經年不愈,痛癢流水,外治敷貼不效,曲折處結核,抑且頻噫幹嘔食咽中似阻;經水期至,常有帶下。此陽明經絡中久有濕熱,浸淫既久,必有蟲蝕。外治清熱去濕殺蟲,內服藥餌以調和氣血為主,佐苦辛通其經絡,使氣血流行,內外兩治相合。

生 皮 防風 生米仁 白蒺藜 當歸 防己 桔梗 威靈仙大風癘疾,周身皮脫如麩,夜則烘烘潮熱,晝起鼓栗寒戰,其風毒流布營衛,無地循環,爍人氣血,深入髒腑,為瘍科緊要之症。餘非瘍科,僅閱古人方書,推古方醉仙散為首,考其藥性,藉毒驅毒,慮有齒牙之傷。此症發於秋,甚於冬,至春暖入夏,則鮮相沿發,非纏綿之恙,非規矩準繩所能調攝者。暫宗羅氏既濟解毒湯,與高麗參末。

黃芩 升麻 大黃 防風 黃連 柴胡 威靈仙 甘草陳酒浸一日,竹籃內攤幹,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