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蹴鞠(1 / 3)

冬去春來,春盡夏繼,夏過秋上,轉眼間,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的最後一個季節,秋季來了。

迎著秋風,霍去病一早就來到期門軍的大營。他雖然被封為冠軍侯都快一年了,但他仍隸屬於期門軍,是期門軍內的校尉。期門軍是漢朝的皇家衛隊,漢武帝時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邊地六郡良家子弟組建,最初數目定為千人,後隨實際又有所增添。這支軍隊因為常常隨侍護衛武帝而期守於殿門,故有“期門”之名。大將軍衛青就做過期門郎,霍去病也是期門出身。而期門軍又隸屬於京師軍中的南軍。

大漢帝國的軍隊由京師軍、郡****、邊防軍三部分構成,其中最精銳的部隊就是京師軍。京師軍又稱中央軍,漢初時就分為南北兩軍。南軍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保衛宮廷,北軍的主要任務是戒備長安及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地區。在漢文帝治世其間,一度取消北軍,到劉徹繼位後,他不僅恢複北軍,還分別擴建南北兩軍。南軍方麵增設期門(後改體為虎賁郎)、羽林和羽林孤兒三部,北軍則增設中壘、屯兵、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憤八校尉兵。南北兩軍分駐京城內外,其中,南軍因駐區和任務的關係,又格外受到劉徹的重視。因為從漢初開始,漢軍承秦製,實行征兵製,到劉徹時,一是土地兼並日趨嚴重,大批小農破產流亡,豪強之家又多有免除兵役的特權,這些導致征兵時兵員不滿額;二是反擊匈奴,兵員需求過大,正常的征兵已不能滿足軍隊的需要,所以,劉徹不得不兼行采用募兵製。招募的對象主要是農民、流民,甚至是犯人和被釋放的奴隸。這些成員魚龍混雜,有優有劣,不一而足,紛紛被補充進邊防軍和郡國軍中。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在南軍當中,南軍一如既往的保持純正軍色。在南軍裏,成員有郎官和衛士之別。所謂郎官,就是由高官子弟和品學兼優之士組成,屬郎中令統率;所謂衛士,則是郡國輸送到京城輪流服役的正卒(漢初規定男子十七便要登記,為預備兵員,稱為“正”;二十至二十三歲時服役,為期兩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在京城,稱為“正卒”),由校尉統領。南軍之中,又以期門最為精銳。這一部長期服役,是職業軍人,其地位高,裝備精良,奉祿優厚,且作戰勇敢,可說是漢軍中的精華所在。

現在,霍去病就站在這麼一支強悍的軍隊的麵前,他第一次出征所率的八百健兒也就來自眼前的這支期門軍。他雖不是南軍的最高統率,但是劉徹已賦予他參與統領南軍的權力,但凡是他看中的人,他隨時可以調到麾下。所以,他常常參與和主持南軍的日常軍事訓練。此刻,他已擬好今天的訓練計劃,就是玩蹴鞠對抗賽。因為南軍內的操練場很大,可以同時進行六場蹴鞠比賽,他自己也極愛這活動,便隨士兵去更換衣服準備。

霍去病動作麻利,他先換好衣服,就在他不耐煩的等其他軍士的時候,無意中聽到趙破奴和花梗的對話。

“我說花梗,好好的一個大男人,你爹怎麼給你取這麼個古怪的名字。不是我說你,這名字真是難聽到惡心的地步!”

“趙大哥,這不是我爹取的。是我們村一個講授經學的老先生取的。”

“那講經學的老先生為什麼要給你取名?他自己沒有兒子孫子命名麼?”

“不是。趙大哥,你聽我說嘛。六歲以前,家裏人都叫我花娃子,叫我妹妹做花妹子。後來這老先生遊學歸來,在村口碰見我爹和四歲的妹妹,他大為驚歎,說我妹妹是什麼蓓蕾初開,清潤無極,潔麗無雙,就給我妹妹改名叫花蕾。我爹就求他一並給我取個響亮的大名,這老先生搖頭晃腦的說:‘花之初開,惡風摧之,冷雨殘之,當有扶花之梗護之愛之,得,你兒子就叫花梗!’就這樣,我就叫花梗了。”

趙破奴聞言大笑:“呸,酸!什麼老先生!什麼摧之、殘之、護之、愛之,還蠻懂得憐香惜玉的!嘿嘿,你妹妹怎麼個美法,我是不知道,我就記得她髒兮兮的臉蛋,還蓓蕾初開咧!”

花梗對趙破奴的粗魯很是不滿,便小聲嘟噥。霍去病沒聽清楚,也無意再聽。之前,他確實是記不起花蕾的容顏,可在聽過花梗的話之後,他竟意外的回想起那女孩的笑容。那時候不經意的一瞥,他就暗暗為那張小臉上的笑容感到驚奇:那麼柔嫩膩滑的肌膚,那麼清新襲人的氣質,那份嫻靜,那份柔美,竟然是從那麼纖弱嬌小的身子裏淡淡的散發而出!都說女人美麗如花,看來此言不虛,瞧那小小的臉,那細細的身子,那一塵不染的眼眸,她不正是一株婀娜搖曳的百合麼?哦,現在才發現:那笑容,竟然是他經曆過血腥洗禮之後看到的第一樣幹淨東西!

有了這個回味,霍去病猛然發現拂麵而過的風裏也蘊藏著百合的香味!他不自覺的笑了,他一笑,卻把正朝他走來的趙破奴和花梗嚇著了。從來隻見傲慢冷酷的臉,幾時也化作這般溫情脈脈?那兩人賊賊的對視一下,互為壯膽,慢慢朝霍去病身邊挪近。

霍去病眨了一下眼,雙目清亮:“你倆幹什麼,磨蹭那麼久!”

兩人訝然,相顧無語:簡直就像變臉一般,票姚校尉立馬就恢複到平常樣子。兩人忙諾諾應達,隨同霍去病走向蹴鞠場。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遊戲,這項運動源於中國。早在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的戰國時代就有,到漢代更是風行一時,它不僅是民眾的娛樂活動,而且發展成為當時軍事訓練的重要手段。在民間,參與蹴鞠的人數,可有一人到十人等多種形式,一般以無球門的散踢方式為主,這種形式又稱作白打;而在軍隊,因為是訓練考核項目,所以每一場人數固定在十人,每邊為五人,設有專門的裁判執法,再在蹴鞠場的兩頭各設球門一個,固定時間裏,進球數多的那一方獲勝。民間的蹴鞠以娛樂為主,而在軍隊裏,比賽時隊員奔跑摔推猶如戰場衝殺拚搏,對抗性極強,容不得絲毫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