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2歲4個月~2歲半寶寶的早教(2)(2 / 3)

如何教育寶寶成為有禮貌而且受歡迎的人,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教寶寶學習禮貌待人時,爸爸媽媽要把握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自早晨起床開始,一直到晚上睡覺,生活中的很多禮儀都是值得教導寶寶的。例如,在每天早上起床時,訓練寶寶對爸爸媽媽說:“早上好。”當爸爸媽媽上班出門時讓寶寶說:“爸爸(媽媽)再見。”有客人來訪時,“您好”、“再見”等都是寶寶必須學會的禮貌用語。讓寶寶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使用。還要告訴寶寶在何種情況下說“請”、“謝謝”,多和寶寶練習,寶寶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禮貌待人的美德。

貼心小叮嚀

生活中,爸爸媽媽最好常在寶寶麵前使用文明用語,給寶寶做示範和榜樣。

怎樣培養寶寶與他人交往的習慣

寶寶到了2~3歲時,由於語言和動作發育都日趨成熟,認識範圍逐步擴大,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已經有了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願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爸爸媽媽怕自己的寶寶吃虧受氣,或者怕寶寶出去玩影響學習,就整天把寶寶關在家中認字、寫字、數數等,不讓寶寶出去與小朋友們玩,這種錯誤的做法會造成寶寶心理上的孤獨和不安,甚至使寶寶漸漸形成孤僻古怪的內向型性格,從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爸爸媽媽應該有意識地讓寶寶和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培養寶寶樂於與他人交往的習慣。

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模仿,從中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並可以學會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方法,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同時,通過愉快的情感共鳴可培養寶寶的友誼感、同情感,增加小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時,難免發生口角甚至打架,這時爸爸媽媽不能為自己的寶寶護短,而要根據實際情況向寶寶講清道理,引導寶寶自己去解決矛盾並恢複友誼,使寶寶逐步懂得一些初步的行為準則,掌握一些簡單的是非觀念,從而使寶寶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逐漸學會理解別人,認識自己,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的社會交往打下基礎。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練習

怎樣提高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寶寶學習洗漱。生活中鍛煉寶寶用香皂洗手,並且用毛巾擦幹,教寶寶洗臉、洗腳。先告訴寶寶洗漱時應該準備好的東西,如臉盆、毛巾等,幫助寶寶準備好,告訴寶寶洗漱的順序,洗完後告訴寶寶把物品放回原處。

爸爸媽媽還要教寶寶學習便後擦屁股。鍛煉寶寶大便前自己解開褲子並蹲下,便後學習自己用紙擦屁股,在開始學習的時候,爸爸媽媽可在一旁指導寶寶,讓寶寶拿一張紙先擦,如果擦不幹淨,再給寶寶一張紙,寶寶做好後,爸爸媽媽要表揚寶寶。

怎麼才能讓寶寶不再膽怯怕生

有的寶寶雖然在家裏天不怕地不怕,但有陌生人來訪,或是跟著爸爸媽媽出去時,常常會緊緊地拽著爸爸媽媽的手,躲在爸爸媽媽身後不敢見人,更別說和陌生人打招呼了。就是有其他小朋友要和他玩,寶寶也扭扭捏捏,不如意時還可能哭鬧不止。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來講,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並沒有膽怯怕生的現象,對誰都會微笑,也很樂意被周圍的叔叔阿姨們抱出去玩。但是到了6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開始怕陌生人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寶寶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在能夠區分熟人與陌生人,或能夠分辨熟悉的環境和新環境時,如果碰到陌生人或者新環境就可能會哭鬧,而且這種情況一般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到了2歲以後,這種膽怯怕生的生理現象就會逐步改變,寶寶會逐漸喜歡和別人交往,特別是同年齡的小朋友。如果寶寶到了2歲以後還膽怯怕生,甚至比小的時候更加嚴重,就要從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