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謂之土何?封土為社,故變名謂之社,別於眾土也。為社立祀,始謂之稷,語亦自變,有內外。或曰:至社稷,不以稷為社,故不變其名事,自可知也。不正月祭稷何?禮不常存,養人為用,故立其神。
社無屋何?達天地氣。故《郊特牲》曰:“太社稷,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社稷所以有樹何?尊而識之,使民人望見師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社而樹之,各以土地所生。”《尚書》亡篇曰:“太社唯鬆,東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
王者自親祭社稷何?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萬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
其壇大何?如《春秋文義》曰:“天子之社稷廣五丈,諸侯半之。”其色如何?《春秋傳》曰:“天子有太社焉,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冒以黃土。故將封東方諸侯,青土,苴以白茅。謹敬潔清也。”
祭社有樂,《樂記》曰:“樂之施於金石絲竹,越於聲音,用之於宗廟社稷。”
《曾子問》曰:“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陳,聞天子崩,如之何?孔子曰:廢。”臣子哀痛之,不敢終於禮也。
禮樂者,何謂也?禮之為言履也,可履踐而行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王者所以盛禮樂何?節文之喜怒。樂以象天,禮以法地。人無不含天地之氣,有五常之性者,故樂所以蕩滌,反其邪惡也,禮所以防淫佚,節其侈靡也。故《孝經》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子曰:“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族長鄉裏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所以崇和順,比物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意也。故聽其雅、頌之聲,誌意得廣焉,執幹戚習俯仰屈信,容貌得齊焉;其輟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焉也。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鉞,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齊焉,喜則天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聞角聲,莫不惻隱而慈者;聞徵聲,莫不喜養好施者;聞聲,莫不剛斷而立事者;聞羽聲,莫不深思而遠慮者;聞宮聲,莫不溫潤而寬和者也。
禮所揖讓何?所以尊人自損也,不爭。《論語》曰:“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謙謙君子,利涉大川。”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屈己敬人,君子之心。故孔子曰:“為禮不敬,吾何以觀之哉!”夫禮者,陰陽之際也,百事之會也,所以尊天地,儐鬼神,序上下,正人道也。
樂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書》曰:“前歌後舞,假於上下。”禮貴忠何?禮者,盛不足節有餘,使豐年不奢,凶年不儉,貧富不相懸也。樂尚雅?雅者,古正也,所以遠鄭聲也。孔子曰:“鄭聲淫何?鄭國土地民人,山居穀浴,男女錯雜,為鄭聲以相悅懌,故邪僻聲,皆淫色之聲也。”
太平乃製禮作樂何?夫禮樂,所以防奢淫。天下人民饑寒,何樂之乎!功成作樂,治定製禮。樂言作、禮言製何?樂者,陽也,陽倡始,故言作;禮者,陰也,陰製度於陽,故言製。樂象陽,禮法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