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十月行鄉飲酒之禮何?所以複尊卑長幼之義。春夏事急,俊井次牆,至有子使父,弟使兄,故以事閑暇,複長幼之序也。
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陳孝悌之德,以示天下也。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天子臨辟雍,親袒割牲。尊三老,父象也。謁忠奉幾杖,授安車濡輪,恭綏執授。兄事五更,寵接禮交加客謙敬順貌也。《禮記·祭義》雲:“祀於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享三老、五更於太學者,所以諸侯悌也。”不正言父、兄,言五更者何,老者壽考也,欲言所令者多也。更者更也,所更曆者,眾也。即如是,不但言老言三何?欲言其明於天地人之道而老也,五更者,欲言其明於五行之道而更事也。三老、五更幾人乎?曰:各一人。何以知之?既以父事,父一而己,不宜有三。
致仕
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所以長庶恥也。懸車,示不用也。致仕者,致其事於君。君不使自去者,尊賢者也。故《曲禮》曰:“大夫七十而致仕。”《王製》曰:“七十致政。”
卿大夫老,有盛德者留,賜之幾杖,不備之以筋力之禮。在家者,三分其祿,以一與之,所以厚賢也。人年七十,臥非人不溫,適四方,乘安車,與婦人俱,自稱曰老夫。《曲禮》曰:“大夫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王記》曰:“臣致仕於君者,養之以其祿之半。”幾杖所以扶助衰也,故《王製》曰:“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臣老歸,年九十,君欲有問,則就其室,以珍從,明尊賢也。故《·祭義》雲:“八十不仕朝,於君問就之。”大夫老歸死,以大夫禮葬,車馬衣服如之何?曰:盡如故也。
辟雍
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太學何?以為八歲毀齒,始有識知,入學學書計。七八十五,陰陽備,故十五成童誌明,入太學,學經術。學之為言覺也,悟所不知也。故學以治性,慮以變情。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子夏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故《禮》曰:“十年曰幼,學。”《論語》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是以雖有自然之性,必立師傅焉。《論語讖》曰:“五帝立師,三王製之。傳曰:黃帝師力牧。帝顓頊師綠圖,帝嚳師赤鬆子,帝堯師務成子,帝舜師尹壽,禹師國先生,湯師伊尹,文王師呂望,武王師尚父,周公師虢叔,孔子師老聃。”天子太子,諸侯世子,皆就師於外,尊師重先生之道也。《禮》曰:“有來學者,無往教者也。”《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王製》曰:“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太學在郊。”又曰:“天子、太子、群後之太子、公卿大夫之元士嫡子皆造焉。”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世瀆也。又授之道當極說陰陽、夫婦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師弟子之道有三:《論語》:“朋友自遠方來。”朋友之道也。又曰:“回也,視予猶父也。”父子之道也。以君臣之義教之。君臣之道也。
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禮樂、宣德化也。辟者壁也,象璧圓又以法天;於雍水,側象教化流行也。辟之為言積也,積天下之道德也;雍之為言壅也,壅天下之殘賊。故謂之辟雍也。《王製》曰:“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外圓者,欲使觀之均平也。又欲言外圓內方。明德當圓、行當方也。不言圓辟何?又圓於辟何?以知其圓也,以其言辟也。何以知有外也?又《詩》雲:“思樂泮水,薄采其荇。”《詩訓》曰:“水圓如璧。”諸侯曰泮宮者,半於天子宮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璜也,獨南麵禮儀之方有水耳,其餘壅之,言垣,宮名之別尊卑也。明不得化四方也。不曰泮雍何?嫌但半天子製度也。《詩》雲:“穆穆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