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聞》有著一個被簡稱為“七年”的規矩,這個規矩是:新人進編輯部,必須先當記者,新人隻有在當夠七年記者後,才會被考慮是否轉成編輯。這就是說,在《最新聞》,“七年”是一個硬性指標,隻有完成這個硬性指標,才能有資格談別的。
這是一個內部的規矩。《最新聞》設立的這條規矩原本的用意是為了保證編輯隊伍有一個高素質,沒有當過記者、甚至沒把記者當明白的人,是不可能當好編輯的,因為報紙的編輯可不是隻會改錯字把語句改通順了就能行,而是要懂得新聞的價值並能能過版麵組織,達到最佳宣傳效果。還有,是宣傳就有目的更有精神,這不僅要求編輯有新聞敏感,更要有能力通過自己組出的版麵,讓新聞的效果及作用達到最大。可是不想,《最新聞》的這個規定的作用卻被人為放大,結果不僅使米航他們這些尚未轉成編輯的記者在報社“地震”沒有機會,平時竟然也低了編輯不止一等。
因為報社有著“七年”的規矩,所以每每報社“地震”,米航也隻是關注,並不參與,而且米航他們的主任楊帆也是如此。不僅從不動作,楊帆甚至一向漠然視之,可是這一次,楊帆這是明顯要動作。已經習慣了不參與卻猛然要參戰,實在是太過突然。還好,米航反應夠快,順利應對下來了。
雖然順利完成應對,可是米航接下來的任務也不輕鬆。稍有一些常識的人都會知道,記者隻能約回,絕不可能召回。道理很簡單,雖然當下信息泛濫,可是越是這樣抓新聞越難,大家都在盯著新發生的事情並都想在第一時間報道且做到獨家報道,於是抓新聞就成為了一個更加艱難的工作。不僅如此,記者更有每月要完成新聞報道的數量指標,所以記者不僅閑不住,更要滿天飛。
另外,明白地告之記者部的同事陸社和郭總一齊調離,或許能立即召回他們,可是誰知道此時他們會和誰在一起,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立即成為別家報社搶先報道的新聞?
的確,這裏還有一個保密的問題。
保密原則,當了七年記者的米航自然知道遵守。
再難的事情還是難不住好記者。思謀了一下,米航用手機發出了信息。
“報社再次地震,主任有重要安排。速歸!!!”
如今信息泛濫,人們看信息隻會掃一眼,所以米航不僅在信息內容上下了工夫還使用了驚歎號,提醒看信息的同事注意。
信息發出,可是米航並沒有放鬆。雖然預感中的邂逅竟然是與主任的很讓米航有些受打擊,可是盡管是這樣,米航仍是有一些隱隱的感覺,於是在發出信息之後,米航抓緊時間把自己的稿件入了庫。
米航感覺又對了,稿件才一傳完,電話就打了進來。
電話不是同事打進來的,因為是另一部手機響了。
有響動的這部電話是王朝偉給米航配的,能打這部電話的隻有王朝偉和米航的家人。
是王朝偉。
“什麼情況?你那邊出問題了嗎?”王朝偉在不應該來電話的時候打來電話,米航立即警覺起來。趕緊接了電話,米航上來就直白地問。
不要以為外企員工都是幹脆的,外企員工迅速、果斷的幹練都是真對老板和上司的。在米航這裏,世界五百強的外企員工王朝偉就從不著急。還是和以往通電話一樣,王朝偉上來還是那句:“你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