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說話、演說的關鍵之處,常引用眾所周知的人物,通過對核人物性格的分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使文章、演說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1938 年 4 月,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對第三期學員講課。在講到“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問題時,他引用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說:“唐僧這個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經,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難,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點,麻痹、警惕性不高,敵人換個花樣就不認識了。豬八戒也有許多缺點,但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吃苦。臭柿胡同就是他拱開的。孫猴子很靈活,很機動,但他最大的缺點是方向不堅定,三心二意……那匹小白龍馬,它不圖名,不為利,埋頭苦幹,把唐僧一直馱到西天,把經取了回來,這是一種樸素、踏實的作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7)
毛澤東運用引證的手段是很高超的,常常恰到好處,意蘊深遠,而且,他運用引證的範圍也十分廣泛,有名家名言、凡人凡語,寓言典故,對聯傳說等等。這些言語、故事、傳說的引用常常使枯燥的道理變得生動,使平淡的話語形象生動,趣味橫生。
名家名言大都是為人們接受的,毛澤東在他的文章和演說中,常常適當地引用別人的話,借以增強權威性和思想深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57 年,陳毅元帥的好朋友、清末及民國年間著名學者冒鶴亭寫了《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經陳毅推薦,此文發表在《人民日報》上。這篇文章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後來陳毅傳話,毛主席在中南海遊泳池畔夏天臨時辦公室約見了冒先生。
約見是在坦誠的氣氛中進行的。一見麵毛澤東就高興地說:“老先生講得好啊!你講,如果共產黨沒得偏差,那就何必整風?批評是幫助黨員糾正錯誤。我們這次整風,正如你所說,是‘愛人以德,相見以誠’。”
冒先生回答:“老朽行年八十有五,經曆幾個朝代,從未見過今天的政治清明。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共產黨員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聖人的吧?我對主席提出的‘雙百方針’,起初懷疑會不會把思想搞亂。後來一想,各人的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自不能強人以苟同。國家有道,則庶人不議。平民敢說話是好事,不因其語近偏激而以為忤。隻要以國家為前提,而不以個人為目的,那就叫爭鳴也可,叫和鳴也可。”
聽到這裏,毛澤東鄭重地表示:“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個方針一定不變。”(8)
這裏毛澤東既引用冒先生所說的“愛人以德,相見以誠”,又引用古語“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使人深深感受到毛澤東深厚的古典文學知識,又使談話切合與像冒先生的場合,極富趣味感。
凡人凡語則也有典型性,毛澤東在他的文章和演說中,常引用凡人凡語,增強說話的趣味性。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講到五等以下土豪劣紳在鄉裏向農會投降時,毛澤東作了這樣的描述:
“我出十塊錢,請你們準我進農民協會。”小劣紳說。
“嘻!誰要你的臭錢!”農民這樣回答。
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被壓了幾千年的農民那種揚眉吐氣的神情,這裏毛澤東隻用了一句話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簡練深刻的語言,情趣橫生。
注釋:
(1)《毛澤東的藝術世界》,第207頁。
(2)《毛澤東啟迪心靈的藝術》,第17頁。
(3)〔美〕特魯·赫伯著:《幽默的藝術》,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頁。
(4)《毛澤東的語言藝術》,第58~59頁。
(5)《毛澤東與他的衛士們》,第186頁。
(6)《毛澤東的語言藝術》,第13頁。
(7)《毛澤東幽默故事》,第111頁。
(8)《毛澤東風範詞典》,第286~2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