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江海成早就對武僧進皇城燕都事前有很多安排,因此並不著急進去,而是等著預期的局麵出現的時候再高調進城。
他們的目標是,大年初一,以最英雄的方式進城,“蒼國興,福樂王。”
武僧曾經和手下講過他在前世學到的曆史知識,隻不過說成是假設的情形。
他總結的一句話就是起事者必先製造謠言。
前世曆史上,但凡造反者大起事之前,都有謠言的出現。而一般情況下,這種謠言的炮製者都是起事者本人。當政者在那裏總是造謠說自己是真龍天子,起事者當然不會以“凡間”的力量去造他的反,所以,借助天的力量就成了他們造反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這樣一來,起事者至少在心理上達到了與當政者地位的平等,尤為重要的是,在迷信風行的時代,炮製“天意”的謠言往往能招攬大批民眾,為起事創造硬性條件。
武僧實際上也沒有多講,一個是“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的做法,再就是前世熟知的陳勝吳廣起義,迷信謠言可謂用之極致。
江海成等人一商議,舉一反三,就把“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這一招也用到轟轟烈烈的紅巾軍起義中了,而且效果非常好,於是陳勝的好辦法一直珍藏著,就等這時候一舉成功呢。
他們都快把武僧講的故事背下來了。
武僧當然知道,要談及造謠生事,造謠鼻祖第一個以平民身份向貴族身份的帝王發出挑戰的應該就是陳勝。
陳勝年輕時就有宏圖大誌,他本是楚國一個小城的農民,在秦國還沒有統一天下時,他在地裏休息的時候,看著蒼天,並看著自己的那些同事們說,如果有一天我富貴了,我不會忘記你們的,如果你們之中有富貴的,也不要忘記我。
他的農民兄弟們如同聽到了笑話一樣,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我們都是種地的,能有什麼富貴?你也就別想了。”
當他聽到了同伴的嘲弄後,隻是不屑地說了一句:“你們這些呆鳥怎麼知道我這大鳥的誌向!”(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陳勝與吳廣奉命帶領九百名士卒去和匈奴作戰。
當陳勝與吳廣一行走到大澤鄉時,天降大雨,由於這個地方靠近河支流,所以,他們無法冒雨過河,在經過幾天的等待後,大雨始終不停,陳勝的那顆求“富貴”的心不自然地升騰起來了。
陳勝是個相當聰明的人,他先是找來吳廣,跟他探討。按照秦律,不能按時到達邊境者將會被處死。吳廣是個粗人,隻是對律法有著粗枝大葉的了解。
事實上,秦律並非是我們今天想象的那麼不近人情,比如,陳勝這一次的誤時就不在刑法懲治範圍內,因為秦律有這樣的規定:“詣水雨,除。”就是說,如果真的是不可抗力而導致的“失期”,是不會得到懲罰的。陳勝擔任屯長這麼多年,不可能不知道這一條文。但他卻忽悠吳廣,我們現在是非死不可了。
吳廣也是一籌莫展,死當然不是小事,為今之計,就是保住自己如何不死。陳勝當然有主意,他說,“我們已經被*上絕路,逃跑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做一番大事,怎樣?”吳廣大為驚訝,“什麼大事?”陳勝說道:“帶領這九百人,脫離秦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