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下經(3)(1 / 3)

鬼臼

味辛溫。主殺蠱毒。鬼注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一名爵犀。一名馬目毒公。一名九臼。生山穀。

羞寒自蔽。八角靈奇。麵青背赤。東向西垂。繁星側比。巨眼斜窺。瓊田芝熟。三臼忘饑。

益都方物略記。根莖綴花蔽葉。自隱名為羞寒花。李時珍曰。丹爐家采根製汞。其葉八角者最靈。高啟詩。靈奇務窮搜。丹房鑒源。莖端生葉。麵青背赤。蘇頌曰。一葉如傘。旦時東向。及暮則西傾隨日出沒也。根如南星。八九枚側比相疊。陶弘景曰。根白處如馬眼而柔。

潤山穀詩注。玉芝一名瓊田草。即鬼臼。煮麵皮。裹一臼吞之。數日不饑。啖三臼可辟穀也。

羊桃

味苦寒。主熱身暴赤色。風水。積聚。惡瘍。除小兒熱。一名鬼桃。一名羊腸。生川穀。

萇楚纖柔。弱依林莽。細麥風搖。夭桃春蕩。水漾滑涎。陸鋪平掌。具釀湯。揩磨癢。

陶弘景曰。山野多有。詩。隰有萇楚即此。詩疏。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於樹上。爾雅注。

子如小麥。亦似桃形。韓保升曰。花葉皆似桃。李時珍曰。其條浸水。有滑涎。葉大如掌。

陳藏器曰。根浸酒。治風熱。蘇恭曰。煮汁洗風癢效。黃庭堅詩。揩磨癢風助威。

女青

味辛平。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辟不祥。一名雀瓢。

青殊蘿囗。是草非藤。苗經蛇齧。根亦龍騰。飲難瓢貯。係合囊承。蠲攘穢。福祿胥膺。

(莫臥切)名醫曰。蛇含根也。李時珍曰。女青有二。一是藤生。似蘿者。一是草生。即蛇含根也。

又有大小二種。小者是蛇銜。用苗莖。葉大者為龍銜。用根。蘇恭曰。子似瓢形。大如棗許。葛洪曰。搗女青末三角。絳囊盛之。正月上寅日。懸帳中吉。陶弘景曰。帶此一兩。則疫癘不犯。郝經詩。蕩攘邪穢蠲囗。陸雲詩。福祿是膺。

連翹

味苦平。主寒熱鼠囗。瘰癰腫。惡創癭瘤。結熱蠱毒。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軹。一名三廉。生山穀。

小大翹分。形藏闔捭。榆葉狹長。蓮房中解。熱散心涼。聲通耳駭。芬馥含仁。脫莖瀟灑。

蘇恭曰。此有兩種。大翹生下濕地。小翹生岡原之上。長安惟用大翹子。鬼穀子。乃可捭。

乃可闔。蘇頌曰。青葉狹長。如榆葉。結實似蓮。內作房瓣。剖之則中解。其實才幹。振之皆落。不著莖也。甄權曰。除心家客熱。王好古曰。治耳聾渾渾囗。李時珍曰。其中有仁甚香。

味辛寒。主蝕惡肉。敗創死肌。殺疥蟲。排膿惡血。除大風熱氣。善忘不樂。生川穀。

茹根牽引。色尚黃勻。金漿漆汁。青顆白仁。博聞強記。靜臥安身。能痊馬疥。飛驚塵。

範子計然雲。出武都。黃色者善。陶弘景曰。初斷時汁出凝黑如漆。李時珍曰。本作蘆。

其根牽引之貌。破之有黃漿。結實如豆大。生青熟黑。中有白仁。禮。博聞強記而讓。陶弘景文。可以安身靜臥。寇宗曰。治馬疥尤善。虞集歌。飛鞍驚塵遍南陌。

烏韭

味甘寒。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生山穀石上。

漠漠斑斑。石苔熏發。青冪毛衣。翠披卷發。養愛雲陰。紋添雨歇。屋飄遊。幽情超越。

白居易詩。漠漠斑斑石上苔。臨川誌熏發而起。陳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陰處。青翠茸茸。

日華子曰。一名石衣。蘇恭曰。一名石發。蘇子卿詩。丹水浴毛衣。詩。卷發如蠆。蘇軾詩。

昨日雲除重。李白詩。野涼疏雨歇。李時珍曰。烏韭是瓦鬆之生於石上者。與垣衣屋遊同類。崔融賦。瓦鬆產於屋之上。錢起詩。幽步更超越。

鹿藿

味苦平。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瘍氣。生山穀。

溷生麥隴。名共葛苗。蔓紛淮豌。莢纈蜀椒。黃香氣潤。粉紫風飄。喜招鹿飼。漫具烹調。

(豌音剜)陶弘景曰。葛苗一名鹿藿。蘇恭曰。苗似豌豆。而引蔓長。農書。豌豆大者。名淮豆。

爾雅注。葉似大豆。蔓延生根黃而香。李時珍曰。多生麥地。三月開淡粉紫花。結小莢。其子大如椒子黑色。生熟皆可食。豆葉曰藿。鹿喜食之故名。陸遊詩。豉香鹽白自烹調。

蚤休

味苦微寒。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疾癰創。陰蝕。下三蟲。去蛇毒。一名蚩休。生川穀。

如轉河車。休哉蚤捷。七葉一枝。重台三疊。掌運趺承。頭昂舌貼。氣朗天清。長生陳牒。

蘇頌曰。一名紫河車。李時珍曰。蟲蛇之毒治之。即休。故有此名。陳嘉謨曰。一名七葉一枝花。蘇恭曰。一名重台。葉有二三層者。日華子曰。治胎風。手足搐掣。服食經。紫河車。根切塊。水煮。風幹。每服三丸。五更初。麵東致祝。連進三服。即能休糧。祝辭曰。天朗氣清金雞鳴。吾今服藥欲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