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童年(1 / 3)

屈辱的童年

1867年11月7日,物理教師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家裏又添了第四個女兒——瑪麗婭。

對於斯可羅多夫斯基這樣一個老師家庭來說,僅靠夫婦兩人當教師的薪金要養活全家7口人,可是不輕的負擔呀!而且這個家庭的主婦,身體一直不好,因此,多添一個人吃飯穿衣,並不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不過,這個剛出生的小女孩非常漂亮,那對可愛的大眼睛似乎一落地就對陌生的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

年輕的父母親欣慰地笑了。他們當時恐怕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最小的女兒瑪麗婭日後竟在承受了巨大的磨難後,走向了輝煌的人生,為世界做出了永恒的貢獻。

父親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出身於波蘭一個小有名氣、而且有族徽的農村貴族地主家庭。在瑪麗婭出生前幾個月,他被任命為一所中學的物理教師兼副督學。

瑪麗婭的母親是一個小地主家的小家閨秀,她是長女,聰明、端莊、溫柔的她在華沙一所住宿女子中學畢業後,就留在母校任教。由於她執教有方,很快當上了這所女子中學的校長。

由於小女兒瑪麗婭的出生,再加上身體不好,瑪麗婭的母親有了結核病的初期症狀,她隻好舍棄自己無限熱愛的教育事業,專心在家養育5個子女,當然也附帶養病。這時,家庭條件已有了許多改善。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任副督學,是行政官員了,因此在中學有一整套公房可以居住。房子寬敞明亮,又有一間在瑪麗婭看來很大很大的書房,潔淨的大書架上除了整齊、美觀的書籍以外,還放著一些閃著美麗金屬光輝的天平以及許多其他奇形怪狀的儀器。

瑪麗婭有3個姐姐:大姐素希雅,二姐布羅妮婭,三姐海拉;還有一個哥哥約瑟夫。約瑟夫哥哥比二姐大,排行第二。大姐雖然隻比瑪麗婭大5歲,但卻在妹妹麵前擔當老大姐的職務,言行舉止頗像一個小大人。

媽媽是瑪麗婭心目中的聖母,她秀麗而疲憊的臉上,永遠罩著一層慈愛的光輝,讓瑪麗婭見了心裏就感到甜蜜、溫暖,她真想撲到媽媽的懷裏,在媽媽臉上親個夠,但媽媽給予小女兒最親密的動作也隻是撫摸她的臉。瑪麗婭有時不免不滿意地想:“別人的媽媽為什麼總是用嘴親小孩的臉,而我的媽咪為什麼從不親親我呢?好奇怪呀!”

但媽媽那慈祥的眼神,分明透露出無限的愛意呀。

“瑪麗婭,我還有事要做……”

媽媽又要趕瑪麗婭走了。瑪麗婭不願意走,她想在媽媽身邊多待一會兒。但媽媽堅決地說:

“你最好到花園去,今天天氣多美好呀。”

肺結核是很容易傳染的,而且在那個時代,肺結核是一種幾乎無法用藥治愈的可怕的“富貴病”。隻有用休息、加強營養的辦法慢慢調理,才有望逐漸痊愈。可是,靠一個中學教師的薪金,怎麼能夠好好地休息和加強營養呢?

為了避免讓幾個孩子染上這種可怕的病,媽媽對自己做了嚴格的規定:不親小孩,哪怕是最可愛的瑪麗婭,也絕不例外!另外一個可靠的辦法,就是盡量讓小孩子們到戶外活動,少在室內待著。每到暑假,就讓他們到鄉下去。鄉下有他們不少親戚,到處都有他們吃住的地方。

瑪麗婭對農村情有獨鍾。波蘭的農村是非常美麗的,那繁花盛開的遼闊原野,綻開的花蕾,在陽光下閃光的小溪,在雲間歌唱的雲雀……這一切對小小的瑪麗婭來說,無異都浸潤在一種歡樂的光輝與和諧裏,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光明和不可抗拒的喜悅!

在農村,瑪麗婭可以大膽地用波蘭話講故事,可以盡情地唱波蘭歌曲,而且用不著總是提防爸爸那所學校的校長伊萬諾夫。伊萬諾夫不學無術,但就因為他是一個俄國人,就有資格當校長。他鬼鬼祟祟,常常像鬼魂一樣在學校裏到處遊蕩,搞突然襲擊,看有哪些學生因疏忽而寫了波蘭詞語,或暗地講波蘭話……啊,那是一種多麼屈辱而又難以忍受的生活喲!

但是,到了農村,一切返璞歸真,連空氣裏都透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恬適和寧靜……

瑪麗婭和哥哥、姐姐們在假期裏充分地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麗。他們簡直成了野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教育家,知道大自然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他們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們到田野、樹林、小溪中奔跑、嬉戲、歡叫。他們深知,不熱愛大自然的人發展是不完善的;不能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注定不會成為偉大的學者。

二姐布羅妮婭有時對學習字母感到厭煩了,就會以“老師”的架子命令小妹妹把紙板上的字母按不同的次序排列,當小妹妹排錯了的時候,布羅妮婭就會傲氣十足地教訓瑪麗婭:

“哎呀,你怎麼這麼可笑呀!這個字母應該放在這兒……呶,這樣就對了。”

但布羅妮婭的“老師”沒當多久,瑪麗婭就讓布羅妮婭和父母親大吃了一驚。

有一天早晨,布羅妮婭正在父母麵前結結巴巴地朗讀一段簡單的課文。瑪麗婭看見二姐那麼艱難地朗讀,覺得不可理解,於是下意識地把姐姐的課本拿過來,非常流利地念起來……當她正念得十分得意時,忽然發覺室內一片寂靜,父母和布羅妮婭都驚訝地望著瑪麗婭。瑪麗婭被這種寂靜嚇懵了,以為自己做出了極不得體的事,就囁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