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祥和村莊(2)(1 / 2)

原本就荒涼的世間,又要增添一些殺戮了。

鄉阿姐慢慢看向院內,院裏的桂花樹因為陣陣微風吹拂而飄落了不少花朵,縷縷花香沁人心脾。

八月十五又來臨了,本該團聚的日子,不知此刻有多少人在異鄉,或者為生活,或者為征戰,又或為迎戰、為逃難。如果天下永遠太平,家家在歡聲笑語的日子裏團聚,無分離、無痛心、無哭泣……

鄉阿姐嗅著院內的桂花香,又嘴饞想吃祖母做的桂花糕了,祖母的手藝十分令人驚歎,五十八歲了身子還是那麼硬朗。

每年桂花盛開的時侯就是她出現的時候,她孤身一人在不遠處盯著桂花樹,悄無聲息地站在那兒,又不知不覺地離開,不知那天看見的也是她嗎?

十六年來,鄉阿姐都和家人住在鄣吳村,父親吳辛甲就是他的啟蒙老師。在他六歲時,父親將他破蒙,小鄉阿姐經常睜大眼睛對什麼都感興趣;七八歲時便入溪南的吳氏家塾“溪南靜室”讀書,溪南靜室自兩百多年前創辦以來便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但凡吳氏後人,無論什麼身份,富貴與否都可來溪南靜室讀書,以表示對吳氏的尊敬;鄉阿姐十二、三歲時還隨父親下田勞動,插秧等,閑時喜戲牧牛於村頭的柳樹下。

安吉縣鄣吳村四周環山環水,有蒼貓石,有很多金黃的大葫蘆、紫藤、大白菜、南瓜,山上的好風景、好水、好人家,還有他的家熟老師,雖然曾經用戒尺懲罰過他,但他的心裏卻心甘情願。

絲絲流言傳入縣裏,再到村裏,說浙江以南已經立起了戰旗號稱“太平軍”。不知這太平軍真的能帶來太平嗎?安吉南邊已傳來騷亂,已經有人踏上了逃難艱程……

“鄉阿姐。”吳辛甲沒有任何表情地說。

“爹?”看來爹並沒有帶回什麼好消息。

“今年的鄉試取消了。”他低著頭,不看鄉阿姐的眼睛。

“因、因為戰亂?”

“是,聽說現在已經打起來了,大江南北一律取消,不知再過多久戰亂就要波及鄣吳村了,哎!”如今不僅不能考取功名,就連這安居樂業的家也……

“爹。”父親愁眉苦臉的,鄉阿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到那時戰亂真的來了,應該也隻能跟著逃難去了。

往後的日子鄉阿姐依舊在家中讀詩書、看八股,偶爾刻刻章。當父親從地裏回來時,鄉阿姐立馬跑過去圍著父親轉,問東問西,隻要他有疑惑的地方他都問。在他眼裏父親就像一棵萬能的大樹,不僅能遮風擋雨,還非常有才華。父親九年前中了舉人,在安吉縣本有“截取知縣”的官職,欽加同知銜,但因為他素性淡泊,不慕名利,竟至避而不仕,一直賦閑在家,以耕讀為生。因為父親不屑斂財,家境相對來說,十分清貧。父親不僅性喜吟詠,而且還嗜了金石之學,特別是後者,鄉阿姐的刻章本領就是從父親那裏學來的。當一個人愛上一件事情時,長時間不做就會手癢,鄉阿姐情不自禁地又繼續刻章。

一個尋常的下午,家裏迎來了一個常客,聊的卻是不尋常、足以影響鄉阿姐一輩子的事情,也許他還不知道這件事已經纏上了他的腳腕,慢慢地越纏越多,直到……

“還得拜托子翰娘親了。”母親萬氏含笑看著眼前的女人。

“這都鄉裏鄉親,我會好好為鄉阿姐尋個好親事的。”子翰娘親眼睛眯成一條縫,嘴角掛起一條弧線笑嗬嗬地說。

“這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真是令人堪憂,不似你家子翰外向、活潑!”萬氏歎了口氣,也不知道鄉阿姐這性格像誰,自己還是吳辛甲!

“那個渾小子成天就知道玩,村裏什麼沒被他摸過,我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生怕他給我闖禍!”兩個母親就這樣互相傾訴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