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禹想得不錯,他故意在粵娘兩個字上重重發音,又怎能瞞過宋竹?小姑娘心裏那個不高興呀,要不是長輩們都在堂前,她幾乎都要一個大白眼丟過去了——不就是沾著蕭師兄的光進了內堂嗎?難道還真把他當自己人了?叫什麼叫,討人厭!
才是想完,宋竹心中就是一動,她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蕭家實際上是在為三十二哥說宋苡,是以便是一路想歪,自己暗忖道,“我們家門禁何等森嚴?若是換了平時,就是本來打算把蕭師兄也接進內堂來說話的,聽聞帶了第二個男客,也都會再等時機,或是隻讓他們來見祖母和娘親等人。【本書由】今日與其說是蕭禹沾了師兄的光,倒不如說是師兄沾了蕭禹的光也未必。隻怕……是讓他和二姐來互相相一相的。”
這麼一想,她倒是有九成肯定蕭家提的便是蕭禹了,自然是牽腸掛肚,想要知道他和二姐究竟是否能彼此中意,自己會否多了一個輕浮無賴的二姐夫。小姑娘一雙眼,可不是盯著蕭禹不放了?
讓她失望的是,蕭禹就好像不知兩人的親事一樣,隻是好奇地看了宋苡兩眼,便再沒什麼多餘的表示了,宋苡過去和他行禮相見時,他表現得溫存有禮、舉止得宜,絲毫也看不出對二姐有什麼特別的興趣……
若說蕭禹和宋苡一見麵便彼此互有好感,那宋竹自然是不高興的,可現在見蕭禹毫無特別表示,宋竹又有些不高興,在她心裏,二姐生得頗為清秀,一手繡藝天下知名,蕭禹對她就算不一見鍾情,起碼也得流露出相應的敬佩和欣賞才對嘛,這樣平平淡淡的,不禁讓她為二姐打抱不平起來,心中暗想,“還好沒先告訴二姐……一會有機會,非得讓你出個醜不可。”
她心裏轉著壞主意,麵上卻是含笑侍立在母親身後,聽明老安人和蕭明氏、宋先生等說些家鄉的事情。又過了一會,小張氏便笑對蕭禹說,“你年紀還小,久坐無聊,且讓兄弟姐妹們也陪你去外頭走走,你們人多,天氣又好,何妨去錦屏山踏青采杜鵑?”
清明上墳,本就是因為經過一個冬天,天氣晴好草木萌發,才要去修整墳頭。是以清明時節外出踏青是很常見的娛樂,往年宋先生也會帶了合家老小到錦屏山散心,隻是今年因為種種事務一直沒有成行。宋竹聽說能夠出去,而且兄弟姐妹裏明顯包含了她,雖然是必須和蕭禹一道行走,但心中也十分高興,聽到踏青兩個字,她更是別有用心地看了看蕭禹,掩著嘴微微一笑,見蕭禹麵上閃過惱色,知道他已明白自己在嘲笑前事,心中便越發高興了。
蕭傳中一行人過來得早,錦屏山又就在城邊上,若隻是在山腳走走,采些杜鵑,都趕得及回來吃午飯,蕭傳中兩個兒子跑來一聽,都是歡呼雀躍,一行人略作收拾,又帶了幾個伴當家人挎著吃食、青布等等,往城西而去。
當時風俗,女子並不禁外出,高門大戶家的小娘子便是坐車而行,一般人家的娘子帶個女使也就出去了,頂多以蓋頭遮掩麵孔。比如宋苡,遇到休假請兄弟伴護一下,就可以自己出門去買繡線,隻要時間不太久,次數不太多,也沒人會在乎。
如今正值清明,一街烏泱泱便都是出來踏青的男男女女,倒是把不寬的一條大街給擠得滿滿當當的,宋家一行人也隻好分開走,宋苡在前頭牽了兩個妹妹,宋栗、宋檗、宋枈則帶著蕭家兩個小娃,還有些伴當在周圍為他們稍微遮擋一下人潮——宋艾等人年紀還小,這般擁擠,怕不注意丟了,就有極大可能被拐子給拐走,因此非得極為小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