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竹有個優點,就是她這個人雖然天資一般,但心誌還算是堅定,認定了的事,很少會想著放棄,怎麼說都要努力一番,盡過人事才能安心。【本書由】在學業上是如此,在婚事上也是如此。既然肯定了自己的心意,明白自己想要嫁給蕭禹,她也就不曾哀歎抱怨自己喜歡非人,而是切切實實地開始為自己的婚事謀劃了起來。
主要是也沒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了,如今已經是有人陸續開始寫信來提親,雖然現在的這些人家,隻是徒負富貴之名,實際上未必能過得了父母這關,但萬一明日又來個二姐夫一般各方麵都很理想的人家呢?她今年十三歲,十五歲正式說親,其實餘下給她的時間,也就隻有兩年了。
在這兩年裏,她要做到什麼呢?
宋竹思考良久,先在紙上落了一筆:讓蕭家上門為蕭禹提親。
倒不是說她就一定要男方上門,實際上如今風俗,很多時候婚事都是由女家做主的,女方登門說親,也不是什麼大事。隻是宋家的情況相對要特別些,拿不出多少陪嫁,本身又不乏求親者,所以也就不曾主動對外登門提親。畢竟,若是按照世間風俗,女方登門提親,男方是可以問嫁妝的,即使蕭家不問,過門以後妯娌也難免比較,她宋竹也不是大姐、二姐一般的才女,嫁妝太少,在妯娌間天然就低人一頭。——宋竹本人是看得不太重,隻怕爹娘心疼她,考慮到這一層可能,先就不肯上門去問蕭家了。
而若是蕭家主動來求,那就不一樣了,即使族裏有聲音,宋竹的底氣也是足的:求親以前,不就知道我們宋家嫁妝少了?這還要主動來求,可見蕭家看重的,本來就不是我的嫁妝。
該如何讓蕭家上門呢?這就很容易地跳到了第二點:讓蕭禹也喜歡上她。
她瞪著紙麵,想了半天,想到兩人相識以來,在嬉笑怒罵以外的那些點點滴滴,唇邊不由浮現微笑,心中暗想,“也許……也許三十四哥心裏,也是挺喜歡我的,從許多事上,都能看出些端倪來。”
對此事她無甚頭緒,便先放到一邊,又是托腮沉思了起來:蕭家在南北之爭中,一直是不偏不倚,雖然許多族人有偏向北黨的苗頭,但望海侯卻從未明確表態。再加上蕭傳中師兄是父親的得意門生,而且之前蕭家還想來求三十二哥,母親回絕此門親事,也不是因為蕭家在朝中的立場,而是因為二姐不適合公侯人家的生活。這對她的心思,其實是好事,眼下整件事的難點,其實就隻剩下蕭家和自家的態度了。
以爹和娘的性子,若是認為自己過門以後,沒法過寧靜安詳的生活,這門親事便不會應下來,即使她本人情願也是無用。而要讓爹娘認為自己過門後能過上好日子,一個,是蕭禹本人的人品和能力,還有一個,就是蕭家對她這新婦的看重了。
第一點……沒什麼好擔憂的,雖說三十四哥有些壞脾氣,但總的說來,他聰慧勇敢、縝密細心,辦起事來體貼周到,將來中了進士以後,必定前程似錦。即使因為出身外戚人家,仕途上成就不會過高,但宋家倒是不會在意這個。蕭禹本人,肯定能過爹娘這一關。
至於第二點麼……宋竹想了想——倒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當年蕭家來求二姐的時候,態度就很誠懇,其實說穿了,不就是因為二姐有名嗎?
隻要她也有名……唔,不對,她現在已經很有名了,隻要接下來的兩年裏,她更加有名……
雖然這有些沽名釣譽的嫌疑,但宋竹並不像宋苡一樣拘泥,這心虛的念頭隻是在心裏一轉,便又是理直氣壯:我也不圖名牟利,隻是想要為親事鋪鋪路,對得起天地良心。
唔,那該怎麼獲取更高的榮譽呢?
想了半日,宋竹忽然間發現——她現在其實就等於是走在了聚集名聲的陽關大道上了。前後兩次去洛陽,每去一次,美名都更響亮一些,提親的人也就更多一些。隻要娘還會安排她去洛陽拜訪、做客,等到兩三年以後,她的名頭,說不得也不會弱於兩個姐姐。畢竟,世人對於美貌的興趣,仿佛更高於才學,如今宋家來客,許多長輩都是指名要見她而非二姐,見了以後,更是少不得連番的誇獎和賞賜……實際上,她已經是在享受名聲帶來的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