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急轉(1 / 2)

陳珚現在考慮的問題就要比宋竹複雜得多了——宋竹把問題告訴父親以後,自己也就可以專心哭了,可陳珚卻是連難受的時間都沒有,一回到燕樓,他就咬著指節,沉思起了眼下的對策。【本書由】

自古以來,天家爭嗣奪嫡,就沒有多少事是清清爽爽的,當親情、國策和禮法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別說太後的態度變來變去了,就是官家、聖人,都有可能在頃刻之間變化心意,旁人即使被坑,也隻能兜著。在自己被正式冊封東宮以前,陳珚都絕不會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承諾,即使那個人是官家也不例外。更何況,他和官家間也沒有明確的約定,隻是彼此心照的一種默契:他試著去接受南學,而官家在時機成熟時收養他為子嗣。

原本一切都發展得很不錯,但方才在清仁宮裏,太後的一番言語,等於是把他和南學的關係徹底割裂了。為了確保自己不會迎娶宋粵娘,聖人直接就把兩人劃拉成了義兄妹,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無奈之下的計策。雖然還保證了他能繼續在宮中居住,擁有繼承的資格,但也讓陳珚再也無法獲取南學的好感,甚至說官家心裏會不會因此有些微疑慮,都是很難說的事。

現在,自己該怎麼做呢?陳珚瞪著帳子想了一會,將太後、官家、聖人以及景王、薑相公、小王龍圖的關係都思忖了一遍,又掂量了一番自己夾袋中的籌碼,他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在這件事上,周家已經沒什麼用了,他們家既然控製不住太後,甚至連太後都不能和娘家齊心,那麼老實做個外戚就好,還有什麼臉麵摻和到奪嫡的事情裏來?

陳珚直接就把太後、周家都給剔除到自己的攻關範圍之外:這世上人力無法改變的事情有很多,人的心意就是其中一項。太後若是認為親孫子這一層關係,比南學、宋學日後誰更得勢要重要,陳珚自問也無法在頃刻間扭轉她的看法。

那麼,在官家和聖人身上,自己該怎麼用力呢?

陳珚思忖半晌,心下也有了定計。眼看天色將暮,他暗忖道,“這幾日事多,官家可能要在資政殿用晚飯,我先過去找聖人也好。”

他打定主意以後,也就不再胡思亂想,直出燕樓去皇後宮中。走在路上,望著繁盛的花木,這才是想起宋粵娘,心裏一時又有些後悔:“早知如此……就不催著那王城回去了,雖然剛才在殿中她沒說話,而且兩邊還沒換婚書,但……如此一來,兩家的婚事就沒有任何反悔餘地。要是王城在關西出了事,那豈不是我害了她?”

雖然他認為宋粵娘和自己是不謀而合,唱了個瓦子雜拌裏的‘對口’,但心頭依舊是沉甸甸的,難以釋懷,一路眉宇沉鬱,即使踏進皇後殿中,也沒有換上喜色。聖人看了,倒是也有幾分心疼,衝他招了招手,溫言道,“心裏可是還介意今日的事?這終也是難免,所幸一切都過去了,到底還是沒成,你也別掛在心裏。”

聖人的脾性,一貫就是如此軟和,口中從來都沒有太後一句不是,即便是剛才在殿中,眼看太後繼續發揮下去,陳珚希望激將不保,她也沒有明確反對陳珚和宋竹的事情,隻是之後婉轉提出要收宋竹做幹女兒。——天家新婦,多數都是如此貞靜和婉,當年才會中選為太子妃。不過這不代表她心裏對太後就沒有意見了,雖然沒說什麼,但陳珚也能從她的語氣裏聽出聖人真實的情緒。

“倒並非如此,”和自己的阿姨,沒什麼好曲裏拐彎的,陳珚望了望左右,聖人微微點頭,諸宮人便退到了門口,他這才在聖人膝下跪了,細聲說道,“姨,甥兒想,不如由你開口,讓舅舅家和薑相公說一門親事。”

南黨在宮裏,名聲一直都很差,要不然太後隻怕根本不會等到這時候才表態——畢竟其中一個人可是她的親孫子。薑相公更是被太後、聖人一致認為是誤國的奸佞,沒有半點好印象。陳珚話一出口,聖人的眉頭就猛然擰了起來。“七哥!”

陳珚低聲道,“姨,姨丈最記掛的,肯定是去世的六哥,可第二記掛的,應該就是他手裏才有了個頭緒的南黨新政,今日以後,宋娘子就是我義妹了……”

宋學所說‘順天應人’,這順天,就是不以天命為怨,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怎麼對太後有怨恨都是無用的事,現在該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思,在如今的變化下繼續保持官家的好感和希望,對南學展現友善的姿態。而,福王府是宗室,肯定不能和薑相公聯姻,倒是蕭家,怎麼說都是宰相人家,和薑相公聯姻也不過分。

皇後是蕭家人,福王妃是蕭家人,宋學士子蕭傳中是蕭家人,蕭家在這件事上的立場,還用多說嗎?陳珚也根本沒考慮過蕭家人的意願,在這樣幾個家族組成集團的博弈裏,個體的意願根本微不足道。說到底,他陳七也不是真的很想當皇帝,更不是真的想把宋粵娘安排給王城,但都到了這一步了,他的意願,又能決定什麼呢?哪怕是為了宋先生,為了宋粵娘自己,為了他的家人,他也隻能一步步地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