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緋聞(1 / 2)

除了宋學分裂的直接後果以外,更重要的是,宋苓現在是告上官府,要求官府判離,這和民間夫婦自願寫放妻書從而和離是兩樣的做法,第一,官府判離,那日後就沒有轉圜餘地了,即使是想要複婚也沒有回轉的可能。【本書由】宋苓所生的一雙兒女按理也都要留在夫家,以後她都未必能見到這兩個親生的孩子。

第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宋苓在狀子裏訴的並不隻是她的夫婿,甚至於曾青旭在這件事上都沒有多少戲份,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十分懦弱,無力維護妻子,把宋苓囚禁起來不許她上京為父親周旋奔走的,隻可能是宋先生的莫逆之交,宋學的另一耆宿,曾家家主曾先生。——沒有他的許可,曾家誰會自作主張,把長子息婦囚禁起來?也正是因為這案子牽扯到了宋苓的舅姑,有以小訴大的嫌疑,這也是逆倫之罪,若是按新婦忤逆舅姑的罪名來算,即使是官府判了和離,宋苓也要承擔輕則流放,重則斬首的罪名。這其中該怎麼判,那就得看縣令的了。

至於這第三,也是相當棘手,因為曾家老家畢竟不是東京城、西京城那樣的大城市,可以說是僻處偏遠,越是這樣的地方,地方縉紳的勢力也就越大。曾家當然就是當地最大的縉紳,甚至於縣官都要看他們的臉子做事,雖然縣官是流官,但畢竟衙中胥吏都是當地世襲,往往他們才能把持大權,都不提縣官會否要計較宋苓的逆倫嫌疑了,現在宋苓孤身在當地,若是胥吏有心為難,且不說壞了她的性命,就是讓她多上幾次公堂,宋苓豈非也是聲名喪盡了?

這些計較,有些和律法有關,有些卻是讀書人眾所周知的常識,譬如這逆倫為大罪的知識,宋家上下就沒有不知道的,且宋竹經過這許多事情,也不再是個無知女童,一聽說宋苓提出離婚,立刻就擔憂她的安全,且也關注上了曾家老家縣令的出身學派——曾先生雖然是名儒,但和宋先生比,□□弟子欠了幾分本事,並沒有蕭傳中、小王龍圖那樣能為百裏侯、預備宰執的弟子,所以那邊的縣令倒是不太可能天然倒向曾家,否則,宋大姐現下的麻煩可就大了。

宋家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全家人都太出色了,宋先生和宋二叔都是朝廷命官,現在身上還有官司首尾,自然不可能稍離,宋桑、宋欒都在外地為親民官,也不是說請假就請假的,唯獨隻有宋栗,剛剛中進士,假期還沒用完,回家一段時間就又匆匆趕來,現在也沒得休息了,直接帶上薛漢福一起,立刻就要趕往曾家那頭去,不說是主持公道,起碼要保證宋苓平安,還有就是要弄清楚曾家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隻是簡單的囚禁,沒有別的事情的話,宋苓未必會如此反應。

“不過,大姐的性子倒也是難說。”宋苡提起時,也是難得地歎了口氣,“以她一貫秉性,曾家那邊若是真的不許她出麵為爹爹他們斡旋,不讓大……不讓曾大公子上京,大姐也真的是做得出來和離這種事的。”

宋竹想到大姐那性子,也是十分欽佩,若換了是她,看在兒女份上,此時肯定還不知怎麼糟心呢,不離,咽不下這口氣,日子也沒法過下去了,可真要說離婚,以後見不到孩子了,想必也還是牽掛的。“真沒想到曾家那邊會做出這樣的事來,竟然是連絲毫情麵都不留了。其實就是讓大姐上京來又能如何呢?難道就因為大姐和曾公子來京了,大理寺這邊就會把箭頭對準曾家麼?”

“這倒也是難說。”宋苡卻道,“南黨的確想要把宋學趕盡殺絕,曾家那邊也是想要借此劃清界限吧,若是咱們家就此倒了,說不定過上幾年都幹得出休妻的事情。如此一來,他們家也就能徹底倒向北學了。”

她沒成婚以前,很少和宋竹談起這些話題,如今成婚後,身上的冷傲慢慢化解,倒是多了幾分可愛的世俗之氣,又經過之前那一場大難,對這些事也比以前談得開了,並沒有‘君子不言利’的講究。宋竹聽了姐姐的看法,也覺得極有道理,不免搖頭歎道,“大姐倒是沒嫁個做官的,大姐夫……曾公子一心隻跟著曾先生做學問,從前滿以為這樣好,如今才知道,原來連這樣的人家,都免不得因著天下大勢的變遷,產生種種變化。”

宋苡終究是君子做派,許多話也說不出口,隻是歎了口氣,“隻是可惜了一門好姻緣。”

“也不知大姐會直接回宜陽,還是上東京來。”宋竹也是振奮精神,“我們都這些年沒見了,真有幾分想念——也不知道她何時能從曾家脫身出來了。”

“官司要了結,總是要一番時日。”宋苡道,“至於要多久……還是得看京裏的局勢吧。”

姐妹倆雖然也不免大發感慨,但不論是宋苡還是宋竹,語氣裏都沒有太多擔心。如今京中大局已定,陳珚成為官家養子,不過是時日問題,雖然國朝慣例,即使是官家嫡長子,封爵也不是一步登天就到了太子,而是從國公一路往上,但以陳珚今年年紀,和官家的身體,一兩年內,總是會封到太子的。

這學生都是太子了,還為了救老師的命半夜三更地親自前去,宋家人的地位那還用說嗎?要是縣令識趣,如今就當離婚官司判了,絕不會再節外生枝,即使受了曾家的好處,想要為難什麼,那也是因為那邊地處偏遠,接受消息不便,聽說了京裏的變動以後,不可能有第二個選擇的。在這件事上,曾家是情理勢都不曾得占,結案無非也就是個時間問題。隻是日後宋學這邊,和曾家來往多少有些不便,等於是斷了一門強援,再者,雖然現在離婚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但宋苓此舉畢竟是冒犯了諸多士人心中的道德規矩,也說不清會否有些本來就看不慣宋家一些為人處事的老先生就此從書院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