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認識指甲花(又稱鳳仙花)吧,它的花可染紅指甲,其果實呈橢圓形,成熟後隻要碰它一下,它就會“怒不可遏”:5片果瓣即刻裂開,並急劇向內彎卷收縮,將種子向四麵八方彈出,遠達1米以上。因此,指甲花的種子有“急性子”(中藥名)之稱。
還有一種熱帶地區的沼澤草木樨,也是名副其實的“炮兵”植物,其果實成熟時驟然裂開,聲響如炮,同時射出種子,有效射程達15米。有一種噴瓜,果形與黃瓜相似,因為它具有瘋狂的襲擊能力,所以又叫它“瘋黃瓜”。其果實成熟時就變成粘性液體,給果皮以巨大的壓力,一旦遇到外力碰撞或果熟脫落時,果皮就突然開裂,粘液和種子一齊噴出,射程可達6米。
蒲公英、一品紅等,它們的果實又輕又小,頭頂長著許多毛,隻要一陣輕風吹拂,就可騰空而起,展翅翱翔。而像柳樹等植物,則借種子上許多細毛的浮力飄舞於空中,一到三四月間春風送暖之際,大街小巷便到處紛紛揚揚,飄下許多柳絮“傘兵”。還有鬆樹、榆樹、臭椿等的種子,則以它們特有的翅膀,乘風展翅高飛,遠航至異鄉落戶。伴鳥飛天的種子非常多,如稗草、榕樹、桑寄生等都是。它們的種子都有很堅硬的種皮保護著,並分泌出許多粘液附著在種皮上,一旦飛鳥啄吃這些種子後,種子就滑進了鳥的腹肚中,就像乘坐民航飛機一樣,旅行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隨著鳥糞的落地,它們的旅行才告結束。
還有許多像蓮等植物的種子,是靠在水中流動,隨波逐流的方法傳播種子,繁殖後代的。此外,還有許多植物的種子上麵生有不少鉤和刺等,借此來搭乘在其他物體上進行傳播。如蒼耳把它種子上的鉤刺鉤掛在動物的毛皮或人的衣物上,借以遠距離地散布種子。鬼針草的弟兄們則是以果頂上的倒生刺毛,倒掛在衣物上來傳播的。所以,不管人或動物,隻要掠過它們的旁邊,它們就會用毛、刺、鉤、針等特有的旅行搭乘器,鉤刺在過路者的毛發或衣物上,做免費旅行。
各種外形美麗,味道香甜的水果,如桃、梨、蘋果、葡萄等,也有各種鳥獸自願為它們擔當傳播種子的任務。這些水果雖然犧牲了甜美的果肉,卻達到了傳播種子的目的。人們的運輸活動和吃果後隨地亂拋種子等,實際上也都幫助了種子的傳播。
種子的力量
你知道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嗎?石塊下麵的小草,為了要生長,它不管上麵的石頭有多麼重,也不管石塊與石塊中間的縫隙怎麼窄,總要曲曲折折地、頑強不屈地挺出地麵來。它的根往土裏鑽,它的芽向地麵透,這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至於樹種的力量就更大了,它能把阻止它生長的石頭掀翻!一顆種子可能發出來的“力”,簡直超越一切。
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致密,非常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為了深入研究頭蓋骨的結構特征,曾經用盡了各種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但都沒有成功。後來有個人,受了種子被壓在石塊下麵而頑強鑽出石塊的小草的啟發解決了這個難題。植物種子的力量既然這麼大,可不可以用它來剖開頭蓋骨呢?他認為這是可能的,於是他就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頭蓋骨裏,配合了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使種子發芽。發芽後的種子,就產生了足夠的力量,它竟然鑽到頭蓋骨幾乎密不可分的縫隙裏,使勁地往出鑽,往出長。這樣,一切機械力量所不能做到的將骨骼自然結合分開的事情,小小的種子辦到了。它不僅把人的頭蓋骨分開了,而且解剖得脈絡清楚,從而解決了人們研究頭蓋骨的一大難題。
種子發芽與陽光
當種子遇到了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空氣時,就慢慢蘇醒過來,開始發芽了。
至於種子發芽,需要陽光多和少的問題,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些小麥、燕麥、豌豆、向日葵、長齒草和煙草等的種子各取100粒,分別放在若幹個碟子裏,並在碟子底亡撤一些河沙,然後把這些碟子放在溫暖而光亮的地方,讓它們發芽。另外,同樣用這麼多碟子,放上同樣的種子,所不同的是,在這些碟子上,用一個黑罩子蓋上,也就是讓它們在黑暗的環境下發芽。經過這兩種不同生活環境條件下種子發芽試驗,結果是:小麥、燕麥、豌豆、向日葵的種子,在黑暗中和在光亮處一樣發芽。有光與無光對於它們的發芽不產生影響。煙草、長齒草、田邊草、黑種草的種子就不同了,在黑暗裏它們完全不發芽,在光亮處它們發芽非常好。但是,也有一些植物種子,與煙草、長齒草完全相反,隻有在黑暗的條件下才發芽比較好,例如千頭草、曼陀羅花、雞冠花、莧菜、洋蔥、菟絲子就是這樣。最有意思的是蛇麻草,開始發芽的前三天必須放在黑暗裏,而其餘時間要放在光亮處發芽。也有一些種子,萌發時對光線非常敏感,隻要極短時間的露光就夠了,如萵苣的某些品種就是這樣。
根據種子萌發與光線的關係,有人把種子分成三類:在黑暗處不發芽或發芽很差,而在光線卞發芽良好的,叫做“喜光性”種子;在黑暗中發芽良好,而在光線下發芽受阻礙的稱為“厭光性”種子;再一類的種子發芽與光線無關,放在哪裏發芽都行。從上麵的試驗可以看出,種子發芽有的需要陽光多,有的需要陽光少,有的甚至不需要陽光也能發芽,這是由於各種植物種子的特性有所不同。這種特性與它在原產地的生長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整個植物種子而言,第二類和第三類占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