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培育轉基因豬
豬,最終能否成為人體器官的供應者,關鍵是能否培育出帶有人體基因的新型豬。要回答為什麼向豬索取器官的問題,還必須回答什麼樣的豬才可以成為人體器官的供應者。
並不是所有普通豬的器官都可以取下來移植到人身上。它必須經過基因轉移,把人身上的基因轉移到豬身上。
英國科學家首先做了開創性研究,他們把人體內負責調節補充蛋白質的兩種基因——強烈排斥異體組織的化學物質——注射到豬的受精卵中。這兩個基因與豬受精卵的DNA相結合,培育出含人體基因的新型豬。此豬不同於一般的豬,因為它已經有了人體基因。長到一定大小,科學家從豬身上取出心髒,移植到一隻狒狒身上。此心髒持續跳動了30小時,而不帶人體基因的豬心髒持續跳動隻有15小時,前者是後者的20倍。可見轉基因豬不同凡響的作用了。
盡管美國科學家已培育出帶有人體基因的新型豬,並且計劃造一座現代化的養豬場,進行器官移植試驗,但是目前還不能在人體身上移植,隻能在靈長類動物身上試驗,以積累經驗,最終培育出人體對其器官不排斥的轉基因豬。為解決人體器官移植不足的難題,此項工作的研究頗具幻想色彩,但有重要實踐意義。器官衰竭的晚期病人是多麼期望這一天的到來啊!
研究轉基因植物
轉基因植物,顧名思義是把目的基因片段轉移到植物細胞中去,經過培育而得到的植物。這種植物不僅保留著原有的遺傳性狀,而且增加了新的目的基因所控製的性狀。
為了使不抗細菌病的水稻能夠抗細菌侵染,設想把抗細菌病的基因轉移進水稻體內,以獲得抗病性能。多少年來,農學家和生物學家一直在為此目的努力,但效果並不明顯。直到前不久,能抵抗細菌病的轉基因水稻才培育出來,這是美國和法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成果。
轉基因植物,從80年代初開始至今,用來改良各種農作物品種取得了可喜成就。如優良的煙草、向日葵、油菜、土豆、西紅柿和黃瓜等相繼問世,出現在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但是,前麵列舉的這些品種都是雙子葉植物,轉基因的單子葉植物似乎還是千呼萬呼不肯出來,因為在單子葉植物上進行轉基因有一定難度。
這個困難終於在1995年被克服,美、法科學家攜手合作,一種能抵禦最常見細菌病的水稻新品種培育出來了。他們采用的就是轉基因方法。轉基因水稻新品種能抵抗黃杆菌傳播的細菌病。此病在世界上至少要吞吃掉5%~10%的水稻產量,在非洲和亞洲的個別地區甚至可以毀掉50%的水稻。
相信生物基因工程必將為最終解決糧食問題作出貢獻。
應用於大田栽種的轉基因作物
用基因重組或者基因導入技術培育出的轉基因作物品種一年比一年多,但真正用於大田栽培的並不多。是轉基因作物的品質不好,還是它們的產量不高?這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人們擔心這些轉基因一旦進入田間試驗,會不會引起生態不平衡或者造成其他無法預料的後果。
現在情況已發生變化。在美國已有相當多的轉基因作物經批準在田間試種,其中包括轉基因的保鮮番茄、能抗病害的大豆以及一些蔬菜。保鮮番茄由於基因導入,使它不易腐爛,在超級市場出現之後就受到特別的鍾愛。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因為品質上佳,蛋白質含量高,成為美國農場主們十分歡迎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