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從“試管嬰兒”到“試管動物”

1978年7月26日,在英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

事情是這樣的,美國一位火車司機布郎與妻子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育。布郎一心想得到一個孩子,於是便去請教從事試管嬰兒的科學家愛德華茲教授。通過檢查知道,布郎夫人因輸卵管堵塞而失去生育能力。

於是,教授決定給布郎夫婦做試管授精。

教授取來布郎夫婦的精子和卵子,通過精心設計,放入試管授精,並得到受精卵。這是一個小生命的開始,是布郎夫婦生命的延續。受精卵在試管裏分裂生長到第6天,已形成了一個多細胞胚。

之後,教授將這個多細胞胚送入布郎夫人的子宮中,使它著床在子宮內膜上,吸收營養不斷生長,經過十月懷胎,終於生下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

1988年3月10日晚,我國首例試管嬰兒通過剖腹產手術誕生。這表明我國已躋身於世界少數幾個擁有這一先進生殖工程技術的國家之列。

動物學家受試管嬰兒的啟發,把這種方法用於動物胚胎的研究上。

通過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碩果累累,捷報頻傳:

英國愛丁試驗站,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試管小雞。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中心,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隻試管恒河猴。

我國科技工作者培育出我國第一胎“試管綿羊”。

據《台灣農業情報》報道,台灣省畜試所鄭登貴在英國進行了“試管豬”的研究工作。試驗曆時兩年,第一次由一個受精卵發育成4隻“試管豬”培育成功。據說,“試管豬”的試驗比“試管嬰兒”更困難。

“試管動物的出現,首先加快了繁殖良種牲畜,其次在珍稀動物方麵也受到廣泛應用。

為了保存珍奇動物,使它們不致滅絕,人們還建立了“試管動物園”,把珍奇動物的卵或胚胎在超低溫環境中保存起來,需要時取出,讓它繁殖長大。

前幾年,我國第一個“試管動物園”已在昆明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建成,在那裏儲存著黑熊等珍稀動物的胚胎50多種。

目前,國外建成的“試管動物園”已將400多種動物的活細胞在-196℃環境中,長期保存在試管中。將來每個細胞都能培養出一組完整的成年動物,大量動物可免於滅絕。“試管動物”將為保護珍稀動物帶來曙光。

可以融合的動植物細胞

十多年前,曾有一則報道,說德國兩位科學家培育出有牛肉味的西紅柿。報道詳細地介紹了實驗經過。他們用牛身上的細胞與西紅柿的細胞進行融合。融合後的雜種細胞,既有牛的基因,又有西紅柿的基因。對這個雜種細胞進行培養,結果一種特殊的植物長成了。這就是“牛柿”。牛柿的葉子像西紅柿,開黃花,並結出西紅柿。西紅柿的味道很鮮美,有牛肉的味道。報道還說,“牛柿”的皮很厚,很有點像牛皮。

報道一出,立即引起生物界的轟動。因為這是“細胞工程”的一項偉大成果,不僅證明動植物細胞可以融合,而且還能培育出具有雙方母體的遺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