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我國的嶺南一般是指南嶺山脈以南的地方,大致包括廣東和廣西兩省區;但從廣義上說,南嶺山脈向東延伸到福建西境的武夷山脈,那麼福建和台灣兩省也可包括在內。這四個省區的氣候對全國來說是最溫暖的。這裏幾乎沒有冬季,夏季達五六個月以上,至於海南島,則長達八個月以上。實際上這裏的冬季還是非常溫暖的,如廣州和南寧,1月份平均溫度為13℃多,福州為10℃,台北約為15℃。根據氣候學上的標準,假如每五天的平均溫度在10℃以下才能稱為冬天,那麼隻有福州在一年之中才有五天算是冬天。所以在冬季除了少數的日子有些地方需穿薄棉衣外,一般隻須夾衣就夠了。這裏常常在一天之中,從早上晚上,都是一樣的熱,假如你在夏季到廣州的話,你會感到經常汗流浹背呢!在這時,隻有在下了一場雨之後,才會感到涼快些。難怪宋朝的文學家蘇東坡曾說這裏的氣候是“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有時在一天之內,晴雨變化不常,因此又有“一日備四時氣候”的說法。

那麼,為什麼我國嶺南地方有“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特點呢?這主要是由於地理緯度和地形條件決定的。從緯度來說,我們可以從地圖上看到北回歸線正穿過台灣、廣東和廣西三個省區的中部,如果按照地理緯度來劃分,這條線以南是熱帶的範圍,這條線以北屬亞熱帶。假如以1月份10℃的等溫線來劃分,這條等溫線大約經過福州以北向西南經廣東的韶關和廣西的柳州、百色等地,線以南是全年無冬的地區。所以從地理緯度來說,我國的嶺南地方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之間,大部分地方都是無冬的地區。

再從地形條件來說,南嶺山脈西起廣西和廣東兩省區北部的五嶺,東延為福建西部邊境的武夷山脈,它的高度一般在海拔1000~1500米左右,它對於冬季北方南下的寒冷氣流有屏障作用,雖然有時北方強大的寒潮也可以到達嶺南,因而使廣州和南寧等地1月的日平均溫度可降至4℃以下,但這樣的次數在一年中是並不多的。再則這裏的地勢北高南低(福建則是西高東低),有利於接受從海洋方麵吹來的暖濕氣流,使這裏的氣候更顯得溫暖濕潤,所以地形條件也是形成這裏氣候暖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以上這兩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嶺南地方成為全國氣候最溫暖的地區。實際上這裏的氣候並不是以四季來分,而是分為三季:即涼季,11月~2月,這時東北季風盛行,氣候最是涼爽;暖季,3月~6月,這時海上的暖濕氣流開始進入,氣溫增高,降水較多;暑季,6月~10月,常有台風吹襲,天氣最熱,降水最多,這個時期氣溫的日變化也最大,一天裏麵,溫度升降可達6~8℃。因此“一雨便成秋”確是符合客觀實際的說法。

由於我國的嶺南一帶全年高溫多雨,這就給熱帶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貴州“天無三日晴”

貴州省是全國氣候最潮濕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陰雨天最多的地區之一,一年中陰天日數在200天以上,象北部的遵義,一年有9個月是陰天,換句話說,平均4天裏就有3大是陰天;又如中部的貴陽,平均每年有238個陰天,1月份陰天多達23天,陰天最少的9月份也有14天之多。貴州大部分地區,一年中下雨的日子在150天以上,貴陽平均每年有188個雨天,也就是說,一年中一半以上的日子有雨。5月份的下雨天平均多達20天,12月份最少,但仍有13天之多。1944年1月7日至2月3日,連續下了28天雨。所以說貴州省“天無三日晴”並不過分。

為什麼貴州省陰雨天特別多呢?

冬季,來自北方大陸的冷空氣,經過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已經大大削弱,爬上地麵崎嶇的貴州高原後,氣流移動十分緩慢,當它和原來停留在貴州的暖空氣接觸後,由於雙方勢均力敵,長期相峙在那裏,就產生陰雨連綿的天氣。

春季,南方的暖空氣已漸漸加強,頻頻而來,北方的冷空氣也不甘示弱。冷暖空氣相互衝突,因而忽晴、忽陰、忽雨,天氣變化多端。

夏季,北方冷空氣已大規模北撤。來自南方海洋上的暖濕空氣活躍在貴州高原上。貴州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麵高低起伏,暖濕空氣受到地形的抬升和擾動,容易形成雲和雨。有時從四川來的冷空氣,跟南方來的暖濕空氣相遇,更容易形成陰雨天氣,或產生較大的雷、暴雨。

秋季,北方冷空氣開始南下,暖濕空氣還來不及撤退。冷暖空氣不斷交鋒,也常常產生陰雨連綿的天氣。

總之,貴州高原地麵崎嶇不平,空氣受到抬升、擾動、阻塞、摩擦,冷暖空氣接觸機會特別多,是形成貴州多陰雨天的主要原因。由於貴州大部分地區氣候濕潤,非常適宜於林木的生長,樹木種類有2000種以上,著名的林產有生漆、栓皮櫟等。

四川盆地多夜雨

四川盆地多夜雨,所以有“巴山夜雨”的諺語。根據氣象觀測統計,四川盆地裏的北碚〔bèi〕(在重慶北麵),平均一年中夜雨占全年降雨次數的61%,春季尤多,夜雨占70%;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平均一年中夜雨占67%,春季夜雨占69%。我國其他地區,夜雨率沒有四川盆地那樣大,象南京,一年中夜雨平均隻占38%,湖南衡陽一年中夜雨隻占36%。

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濕,天空多雲。雲層遮擋了部分太陽輻射,白天雲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麵輻射的熱量,再以回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麵,因此雲層對地麵有保暖作用,使夜間雲下氣溫不致過低。可是雲層本身善於輻射散熱,其上層由於輻射散熱,溫度降低很快,這就形成雲層上冷下暖的顯著溫差。於是上下空氣就發生對流、翻騰,使雲層發展,出現降雨現象。

四川盆地的夜雨,在冷暖空氣交鋒頻繁的春季最多,如北碚,春季的夜雨率比夏季高23%。

四川盆地多夜雨,不影響農民白天在田野裏工作,對農業生產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春雨貴如油”

我國黃河以北地區,冬春季冷空氣的控製下,雨量稀少,很幹燥。地裏的麥子,有些地方還有油菜和蠶豆,在嚴寒的冬天幾乎是停止生長的。但當大地春回、燕語鶯啼的時候,這些越冬農作物都好像是從睡夢中醒過來,又恢複了旺盛的生命力。譬如小麥,春天到來時,開始進入“返青”時期,莖和葉由黃逐漸變青,這時,就特別需要充足的水分。三、四月份,油菜正是準備抽薹(tái〕開花的階段,對水分的需要也十分迫切。再拿蠶豆來說,情況也一樣,春天到來後,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蠶豆會枯死。這樣看來,在春天,水分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顯得特別重要了,這個時候,如果能多下幾場雨,當然特別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