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孤獨”的氣象觀測站

初次到氣象台、站去參觀的人,總要問:為什麼觀測氣象的場地和值班室要離開一定距離,而且四周空出許多空地呢?

原來,各種天氣現象,如下雪、結霜、出現霧等都是由空氣流動的狀態、溫度高低的變化,促使了空氣內所含水汽發生凝結的現象。因此,要了解天氣的變化,首先要了解空氣的性質。空氣的性質受環境的影響很大,比如在室內,冬天溫度要比室外高,夏天溫度要比室外低;同樣是室外,房屋南麵的溫度要比北麵高;在刮風的時候,屋與屋之間的通道處,風力往往比空曠的地方來得大。

這種因環境的影響所引起的特殊情況,隻是研究小氣候時才有用。為了要作出正確的天氣預報,首先要掌握空氣的本來麵貌,這樣就必須避免這些外來的影響。

怎樣才能避免環境的影響呢?這就要求觀測場地的四周空曠,空氣可以自由流通。

其次,在觀測場中,要測量日照、地溫以及風和雨量等,為避免日光受到遮蔭,又為避免風、雨受周圍建築物所阻擋,也需要場地的四周空曠。

第三,觀測場中,要觀測雲和能見度,還要觀測遠處天氣現象,如果四周建築物林立,阻礙視線,就無法進行這些現象的觀測。

因此,要作出正確的天氣預報,氣象觀測場必須設立在四周空曠的地方。

自動記錄雨量筒

雨有大有小,有時雨水很集中,引起江河泛濫,城市積水;有時很小,解決不了旱情。人們為了掌握雨量的多少,常用雨量筒來測定雨量。為了掌握雨量的強度,還需要能自動記錄雨量的儀器。

最常用的自動記錄雨量的儀器,是虹吸管雨量計。它內部的主要部分是虹吸管和時鍾。虹吸管的一端接在承雨筒接近筒底的筒壁上,虹吸管的另一端在筒外,比筒底還低些。承雨筒中裝有一浮筒,會隨承雨筒中水麵的升降而上下移動。浮筒的頂部裝有一彎曲的杠杆,杆端接一支筆尖,隨著浮筒的上下可以上下移動。時鍾裝在鍾筒內,隨著時鍾的走動,鍾筒就轉動了。在鍾筒的表麵上附有一張以時間和雨量為坐標的自記紙,筆尖接觸自記紙。在降雨時,當承雨筒內水量增加時,浮筒上升,筆尖向上移動,自記紙上劃出線條。隨著時鍾的走動,雨量的增加,所劃的線就成一條曲線。如果在某一瞬息間雨量很大,線條就表示出直線上升,氣象台工作人員從自記紙上的曲線變化,就可以讀出任何時刻的雨量。

當承雨筒內的雨水滿了以後,由於虹吸作用,這些水就都會從虹吸管中流走,浮筒隨之下降,筆尖也回到起始點,重新記雨量。這樣,雨水一次一次地充滿承雨筒,虹吸管又一次一次把水排走,筆尖就一條一條地在自記紙上劃出了線條。人們就可以根據這些線條知道任何一段時間的總雨量和雨量強度了。

雷達的神奇功能

要知道遠處的雷雨、暴雨、台風的情況,可以用雷達來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