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狂風甚至吹起了荒野上漫天的風沙,最終被壓製著的它們在林檎的手中集結,化作青色的投槍被扔出。
在她看來……或許說是在世界的認知裏,魔法這一與科學處在極端對立麵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以科學為目的,魔法參與簡化;或者以魔法為最終,科技形成其探究路線。
但萬事沒有絕對,科技也有打不破的壁壘,這一點對魔法來說同樣適用。
——“破魔”
是一個暫時存在於理論上的概念。
簡單來說,這個世界的魔法並不是源自於對神係的信仰。在這個世界上,宗教這一永恒不變的話題,更大的程度上用“精神寄托”來解釋才會更合乎理解。
神明沒有賦予人類野獸的直覺,亦沒有賦予如同異種那般強健的肉體以及與生俱來的能量。
但是他們有著源於內心深處的信仰:堅定,熱情,高興,悲傷,喜怒,這些被成為感情的東西,還有一切的可能性。
於是,魔法誕生了。
直到今天,科技發展如此完善的現在,無數學者也還在孜孜不倦的對其進行著研究,即便是它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體係。
既然魔法能夠生成,那也就能夠通過特殊的運作方式,使它進行泯滅。
這是某個研究所提出來的理論。
並不是那種隻要交上信仰,念上幾句咒語就能簡單完事的駁雜品。一個完整的魔法,你必須清晰的運用到物品空間加速理論,魔力分子結構概論,物理學,三維坐標定位,魔力點運行架構與連接等一係列的知識。
……哪怕是最基本的照明術。
簡單來說就是,學渣連進入FFF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一個燈泡大小的火球,都包含著使用者無數的心血。
所以說,問題來了,就好比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太郎……哦不是,哈姆雷特一樣,即便是最基本的照明術,因為每個能力者的使用習慣,魔力的凝結點和通行路線還有架構點都不一樣的緣故,雖然還是照明術,但其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想要對魔法進行泯滅反應,需要對這些東西全部記憶並且打散重組,將其還原成最基本的魔力分子。
所以說,想要以“破魔”的狀態,打散別人的魔法,完全就是癡人說夢,因為你對別人的魔法特性一無所知。
……後來那家研究所倒閉了。
但是現在呢,林檎看到了什麼。
狂風與魔力凝結的“空之槍”,在接觸古怪巨樹“芙落瓦蘿”樹枝的時候,竟然在以一個驚人的速度被解析!
首先是“空之槍”的內部基理,然後是魔力運行路線,以及其架構點,特性編寫,接著是核心凝結點……
最終,林檎與這個A級風屬性魔法“空之槍”的聯係完全被切斷,呆呆的看著它就如同落入水中的火苗一般,悄無聲息的消散。
“騙人的吧……”手腳冰涼的林檎麵色有些發白,但遺憾的是這棵“芙落瓦蘿”可不會留給她任何的機會。
隻是在與“空之槍”對撞的那一刹那稍微停頓了一下,緊接著,巨型螺旋長槍就去勢不減的繼續朝她撞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