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 想 未 來(2 / 3)

我們不妨設想,又經曆了漫長的歲月,人類由於環境汙染和某些原因歸於滅絕,那麼到那時候肯定會有另外的一些動物脫穎而出,占據人類留下的空間。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動物極有可能是雜食性齧齒動物,比如老鼠。這一景像也許會發生在5000萬年之後,科學家們為我們描繪了那時的動物是什麼模樣,怎樣生活。那時,人類已經從大地上絕跡,地球上沙漠遍布,5000萬年前森林密布的景像已不存在。這種情況持續了50萬年,除了河流、海湖附近外,幾乎再也見不到肥沃的土地。這是一個難於生存的環境,但是在人類滅絕之後,鼠類動物中那些適於在高溫、幹燥環境中生活的部分品種,開始出現在荒漠之上,並迅速繁殖起來。這些鼠類的祖先當年曾廣泛分布於從熱帶到寒帶的廣闊地區,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在人類主宰地球時期四處躲藏的袋鼠,現在也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它們需要的水分是從植物種子中攝取的,需水極少,它們幾乎沒水也能生存。對它們來說,沙漠是理想的棲息地。我們不妨稱這時的袋鼠為“漠鼠”。漠鼠是夜行性動物,身體像樹葉一樣扁平,它用後背朝向太陽,以防身體發熱。再過了若幹年,又出現了一種後背皮膚像銀色反光板、後腳長得出奇的漠鼠。但是遺憾的是,它們最終沒有發展起來。

又過了漫長歲月,沙漠中又開始出現了植物,草原也開始出現了。在雨量充沛的地區還長出了森林。在又經曆了相當漫長的歲月後,地球上又出現了草原、凍土地帶、熱帶雨林和寒溫帶森林。

海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動物。海洋是與沙漠完全不同的環境,漠鼠的後代比在草原和森林都更早地在海洋中安了家,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進化道路。漠鼠曾在荒漠上繁衍一時,現在它們的子孫又稱霸了海洋,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海獸。其中數量多的我們稱之為“鼠鯊”,因為外觀像5000多萬年前的鯊魚,但卻長著一條像老鼠那樣的尾巴。它們體長約30厘米,專門捕食海洋中浮遊生物,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由於它們是漠鼠的後代,所以它們幾乎用不著飲水,浮遊生物體內的水分對它們就足夠了。它們的四肢已經退化,長著一根鐮刀狀的背鰭和一對腹鰭,在那條差不多與身體一般長的尾巴後麵,長著一段彎月般的尾鰭,體形十分獨特。它們在海水中能迅速遊動,一次呼吸能連續潛水4小時。它們遊動時張著嘴,鼠須演變成的捕食器能十分有效地把浮遊生物送入口中。它們成群遊進浮遊生物密度較大的海域,大量捕食。不過它們先是把食物存在像大口袋一樣的腮囊裏,完成捕食後再把食物送人胃中消化。在幾千隻鼠鯊離去後,這片海域幾乎再也見不到浮遊生物的蹤影了。

鼠鯊的天敵是翼鯊,因為翼鯊身體像一架滑翔機,背鰭和胸鰭又長又大像是機翼。它們能以迅猛的動作襲擊和捕食鼠鯊。它的長尾和雙足已演化為尾鰭和足鰭,尾鰭和足鰭交替推動就能產生很大的推進力。由於鼠鯊往往成群遊動在浮遊生物豐富的海麵附近,所以翼鯊專門從下方攻擊鼠鯊。翼鯊之所以采取這種進攻方式,還因為在海麵高速遊動的鼠鯊,很容易發現翼鯊巨大的背鰭,一旦發現敵人臨近,鼠鯊就會四散奔逃。翼鯊遊動的速度慢了或過於暴露就會餓肚子。

在進入沙漠的漠鼠後代中值得一提的是“鼠狗”。它們一窩一窩構成了一個大家族,棲息在草原中殘存的沙地和荒地下的土層中。它們在地上挖了直徑30米、深達15米的碗狀深坑,這些深坑一個挨著一個宛如月麵的環形山。這是鼠狗設下的陷阱,一旦有草食性動物失足掉進坑裏,就成了鼠狗的美食,就連這時草原上個頭最大、外形極像非洲象的鼠象也逃脫不了誤入陷阱的惡運。鼠狗這種凶惡可怕的動物也有自己的弱點,它們怕下雨和陽光。如果陰雨綿綿,它們會冷得受不了,如果把它們置於陽光下,身體又會過熱而無法生存。這種全身無毛的鼠狗隻能在氣溫18±05℃的環境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