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內部溫度高達攝氏5000萬度,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高溫。如果具有這樣高溫的1顆綠豆大小的物質放在地球表麵,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有什麼影響呢?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金斯對這個問題作了一次計算。結果他認為,假如人們在太陽中心取出1顆別針那麼大的物質,放在地球表麵,就能使站在150千米遠的人活活燒死,而150千米相當於漢堡到漢諾威的距離。

太陽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曆史,大約是60億年,也許是70億年,或者是80億年。

稀奇古怪的恒星名字

天空的範圍很大,夜幕上繁星點點,閃閃爍爍,在一般人眼裏,這是非常美妙的。然而,如果要進行觀測研究,它就給人一種既繁且亂,難以人手的感覺。類似於一個國家把所轄版圖劃分成省、縣等區域的做法,天文學家也把整個天區劃分成許多個區域,並且逐個命名。

在古代,東方和西方都很早就開始了對天象的研究,並且是彼此獨立進行的。所以,中國和西方對天空區域的劃分和對星星的命名都全然不一樣。

我國古代把天空劃分成東、西、南、北、中五大天官。其中,中官又分為紫微、太微和天市這三垣。其餘四官又稱為四象,叫做:東方蒼龍之象,南方朱雀之象,西方白虎之象,北方玄武之象。每象又各分為七段,稱為“宿”。所以環繞東、南、西、北一周共有二十八宿。“宿”有宿舍的意思,故二十八宿又有人稱為二十八舍。所以,中國古代共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並且給許多較高的星星取了名,如:天狼星、老人星、南門二、大角星……

在西方,古代的迦爾底人是將一些較亮的星用假想的直線兩兩聯接起來,構成一個個的“星座”,並按照各個星座的形狀或者結合神話故事的內容給它們命名,如:大熊座、小熊座、仙王座、仙後座、獵戶座、寶瓶座……

現代,國際上公定把整個天空分為88個星座。這些星座在天空所占的範圍並不相等,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每個星座包含的星也多少不一。

天上的星星數以億計。如果要天文學家們都給它們逐一命名,這比給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取個名字還要難。所以除了一些較高的星古人已取了專名(如天狼、老人、五車二、大陵五、天津一等)之外,一般是按星座命名。一個星座裏都不止一顆星,便再用希臘字母α,β,γ……來配上,例如天鵝座α、天鵝座β等等。

用星座的名字再配上希臘字母這個方法,還遠遠不能給天上所有的恒星命名。因為星座隻有88個;希臘字母隻有24個,充其量隻能組合出88×24=2012個名字,這連給一個大型中學的學生命名都不夠。

最簡捷的辦法就是用數字給星星編號,編號是無窮盡的。一些天文學家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例如,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葉在1781年畫了一張星圖,把100個既像彗星那樣邊緣模糊不清,又像恒星那樣“老不動彈”的奇怪天體畫在圖中,並列表編號。幾十年後,威廉·赫歇耳和其他人用好得多的望遠鏡研究這些“怪物”時,才發現它們並不是一個個模糊的光斑,而是一個個星團或星係。又如,德國天文學家阿格蘭德領導,編製了一份大型的星圖,稱為“波恩星表”,於1859年開始使用,其中記錄了約50萬顆恒星的位置。由於星表不止一種,所以在恒星的號碼前麵要寫上星表的簡稱。例如,梅西葉星表中號碼為13的那個光斑,就寫為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