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沉默的石頭

人類的發展,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粗製石器、打磨石器、石柱、石陣、石像、石窟,林林總總,俯拾即來。有的體現人類的功利,有的紀錄著人類的智慧,有的寄托了人類的向往。其中很多則令現代人困惑,盯著多姿多彩的碩大石頭陷入深深地沉思:食不裹腹的原始人為什麼要把巨石壘在這兒呢?他們是如何搬運的?有什麼作用?

兩個世紀以前,考古學家在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上挖掘出呈不規則排列的巨大石柱群,震動了世界考古學界。這個被英國考古學家丁翰稱為“比金字塔更神秘”的石柱群,數量之多、柱體之大、年代之久都是英國。的古石柱群所無法比擬的。

從島上的卡奈鎮向東行走,迎麵而來的是散立於沼澤、森林間的12排石柱,這些石柱之間的距離不怎麼規則,石柱最高的達9米,石麵打磨得十分光滑。

有趣的是,越往東走,石柱越來越小,最後完全消失於鬆林間。再走下去,就會來到一個叫卡邁裏歐的小鎮,又可以看見另一組巨石,隻是這組石柱隻有7排。

過了卡邁裏歐鎮,進入卡勒斯肯,放眼望去,又是13排石柱群。3個石陣約有5千米路程,總共2471個石柱。

經碳“測試,這些石柱群早於公元前4650年便已經存在,它們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傑作。這麼多石柱,原始人把它們立在這兒幹什麼?這些石頭隱含著深奧的知識嗎?亦或記錄著什麼重大事件?人們更欲知道的是:原始人是如何搬運的,他們有這個能力嗎?

更讓現代人吃驚的,還是那些包含著精深天文學知識的石頭。

倫敦以西約140千米的索爾茲伯裏,屹立著一組高大的巨石,形成一個直徑30米的圓圈,當地人叫它“高懸在天上的石頭”。

巨石高5~10米,上架石橫梁,平均重量在25~30噸之間,它們建造於公元前3100年,是從30千米和200千米外的采石場運來的。

印年代,牛津大學霍金斯教授用電腦推演了全部石頭所連的20700根直線的意義,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這群石頭竟然是一台能推演天文曆法的“計算機”,它不但能精確地推算曆法,還能準確無誤地表示日食、月食。

5000年前不列顛島的原始人類,兼有天文學家和計算機專家的知識,真是使人不可思議。

在埃及尼羅河上遊的努比亞地區,有一座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它在尼羅河的懸崖峭壁上雕鑿而成。神廟高33米,寬38米,縱深6米,幽暗深邃,渾然一體,令人奇怪的是每年2月22日(拉美西斯的生日)和10月21日(拉美西斯的加冕日),清晨5時58分,一束陽光準時地穿過牌門樓、山門、大殿、廳堂直指後殿,依次在後殿的三座神像——阿蒙神像、拉美西斯二世神像、阿爾馬甘斯神像身上掃過,20分鍾後消失。尤其令人驚歎地是,後殿中的坡塔神像卻安然地靜立在黑暗之中,從來不受陽光的照拂,因為,它是埃及的夜神。這座集天文、地理、建築和工藝於一體的3000多年前的神廟,給我們的啟示又是什麼呢?

1939年,考古學家斯特林在墨西哥東海岸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一批巨大的石雕頭像,最大的高46米,重約60噸,都是用一整塊一整塊的玄武岩雕成的,而采石場地在100千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