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萊薩姆認為,這種在地球上絕對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令科學家們感到迷惑不解,這顯然是由於地球和月球的內部構造不同造成的。事實上科學家們強調指出,根據月震記錄分析,月球內部並不是冷卻的堅硬熔岩。科學家們認為,盡管不能得出月球這種奇怪的“震顫”意味著月球內部是完全空洞的結論,但可知月球內部多少存在著一些空洞。人為製造的月震全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麵振動持續了4個小時。

不過根據現已得到的月麵地震儀測定所得的證據,遺憾的是還不是確切和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為在測定月震的橫波和縱波方麵,那些地震儀設置得過於接近了,顯得無能為力。

如果月球確是中空的,那麼縱波根本不會通過月球,中心,而橫波則會在月球的殼體上往複震蕩,經久不息。縱、橫月震波傳播時間的差異,當使我們得以證明月球內部是否中空,然而這種證明是沒有把握的。這是為什麼呢?

在回答這一疑問之前,我們心中會自然而然地冒出一個重要的疑問,那就是在月球內部是否存在一個月核?由於月球密度較小,以尤裏博士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提出,並不存在什麼月核。而在一些地球物理學家中有人也不讚成尤裏博士等人的看法。科學家們期待著有一個巨大的隕石墜落月麵,通過測定隕石當時對月球的撞擊,不就能確定是否存在月核了嗎?這些科學家運氣不錯,這種發生概率隻有百萬分之一的罕見事情居然發生了。1972年5月13日,一個巨大的隕石撞擊了月麵,其效果相當於爆炸了200噸TNT炸藥。參與“阿波羅計劃”的科學家們給這個隕石起名為“巨象”。“巨象”給月球造成的震動確實傳進了月球內部,但如泥牛人海毫無反響。美國航空航天局負責月震實驗的雷薩姆博士認為應當繼續觀測這一罕見月震傳人月球內部的能量。因為肯定會有來自月核的反映,也就是說“巨象”會將振動傳至月球內部,而且這種振動應當多次反複,然而事實上什麼沒有發生。科學家們又困惑了,也許正如尤裏博士所主張的,月球也許不存在內核,而有一個巨大空洞。

奇怪的月球地形

月球總是半遮半掩地向人類展現她的嬌容,人類也一直以為她的背麵跟前麵沒有什麼不同,直到30年前原前蘇聯的探測器拍回月球背麵照片以來,人們才知曉月球正麵與背麵有多麼不同。背麵密密麻麻排列著數以千計的環形山,沒高山大川,更無月海。正麵的陰暗部分叫月海,無水的月海總麵積約占正麵的1/4,正麵很少見環形山。而背麵高山大川主峰達2000多米,還有呈條狀的大川和高原。

月球正麵和背麵的不同形態當然不會是小行星和隕石撞擊而成的,因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的話,那麼整個月麵的形態應當是沒有差別的。認為月球正麵的月海是月球火山活動噴發出的熔岩形成的說法還有幾分道理,但仍存在疑問。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月球背麵的環形山比正麵多得多,而且崎嶇不平。有必要根據環形山形成的原因來說明月麵環形山為什麼深淺大致相同。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環形山是受到能量巨大的撞擊形成的,而造成如此大規模撞擊的應當是隕石和小行星。如果一個巨大的隕石以每秒48萬千米的高速撞擊月球的話,那麼其效果抵得上一枚數百萬噸級的核彈,是在廣島爆炸的那個小原子彈無法比擬的。前蘇聯科學家說,一個重百萬噸的隕石給月球造成的破壞相當於爆炸一枚100萬噸級的核彈,比在廣島爆炸的核彈當量大50倍,隻有上百萬噸的隕石才能給月球表麵造成如此深度的環形山。對天文學家來說,月球環形山的成因是一個解之不易的謎。瓦欣和謝爾巴科夫認為,這是月球本身的問題,月麵環形山與月球本身比起來大得出奇,而且深淺一致,有的環形山直徑可達160千米以上,但深度仍為2~3千米。這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直徑80~160千米的隕石衝擊月麵的話,由於其能量相當於幾百萬噸級的核彈爆炸,所以會在月麵造成一個深坑。猛烈撞擊月球的隕石應當在月麵上撞出一個深達、幾十千米的深坑,然而在月麵上找不到這種深坑的痕跡。甚至一些態度保守的科學家也認為,如果是直徑6千米以上的隕石(比撞擊過地球的隕石大得多)的話,會在月麵造成一個比直徑大4~5倍的深坑。月麵上最深的環形山是加加林環形山,其直徑是2印千米,深度不到6千米。一般環形山都像克拉比烏斯環形山那樣,直徑刪千米,深3~4千米,可把瑞士和盧森堡這樣的小國裝進去。本身來說月球應當存在許多深達幾十千米的坑,但實際上一個也沒有,這不是太令人費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