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有關月球的新假說

月球生成假說盡管很多,但總的采說是“自然形成說”與“人工形成說”兩種。

“自然形成說”有4道難以逾越的障礙,即月球岩石的年齡、物質構成、有硬殼的中空體、月球金屬的熔化。

年齡與物質構成還可說是隕石撞擊造成了如此差異,勉強可通,但對“有硬殼的中空體”與“金屬的熔化”就一籌莫展了。自然形成說對月震及月震波的傳遞速度避而不談,而對“金屬的熔化”提出了兩種假說:巨形隕石及小行星與彗星撞擊說,簡稱“隕石撞擊說”;“火山活動說”。

人類在達到神秘的月球以前很久,科學家們對為什麼會產生如此高的溫度——使熔岩流出以至覆蓋了1/3的月麵感到迷惑不解。可是今天這個問題變得更複雜了,因為月麵岩石標本證實,月海中含有的耐高溫金屬成分之多令人吃驚。起初科學家認為這是自然火山活動造成的異乎尋常的高溫。而尤裏博士通過計算,證明月球不可能噴發出火山性熔岩,因為它“個頭”太小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學技術協會的傑拉德·瓦薩巴克博士指出,我們有必要致力於理解這一過程,即為什麼月球的熱能釋放殆盡後,火山活動就會停止。還有一點,為什麼形成巨大月海的大量熔岩能夠從月球內部流出?

另一些科學家認為來自宇宙空間的巨型隕石、小行星或彗星對月球的撞擊造成了極高的溫度。這個假說回答了月海形成的難題嗎?“隕石撞擊說”也存在缺陷,缺陷之一是,發生過波及月麵1/3的巨大撞擊嗎?如果發生過這種情況的話,那麼為什麼月球背麵沒有受到撞擊呢?正如人們知道的,月海大都集中在月球正麵,而在月球背麵分布極少。如果在產生高溫的過程中含有放射性能量的話,那麼在月球背麵覆蓋著更厚月殼的區域,在大量熔岩流出時其中應有當時產生的放射性元素,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月球背麵沒有發現放射性元素的蹤跡。

而在“人工形成說”中,尤以前蘇聯科學家瓦欣和謝爾巴科夫的“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假說最為著名,根據這個假說,月球的很多謎底都能猜破,特別是對“中空的硬殼”及“金屬熔化”的問題能很好回答,毫無牽強,雖然有些簡單,但理由非常充分,合情合理。

前蘇聯科學家瓦欣和謝爾巴科夫認為,不僅月海這部分月麵區域,而且整個月球表麵都能夠起到保護這艘宇宙飛船內部環境的作用。即便如此,仍有我們尚未搞清的現象,但科學家們相信,月球無論如何的確具有一個經過相當高的溫度“處理”過的外殼。

從事月球內外殼厚度研究的蓋利·萊薩姆博士提出了一種設想:在月球背麵引爆一個核裝置。這樣就可以調查振動在月球內部是如何傳導的。如果發生了某種奇跡的話,那麼這已在科學家的預料之中,但是許多科學家和科學刊物對此堅決反對,使這個設想化為泡影。然而另一種奇跡發生了,這使使用核裝置變得沒有必要了。出乎意料的,一個巨大的隕石撞擊了月麵。這種100萬年才有可能發生一次的撞擊。居然讓當今科學家們遇上了,這當然令他們興奮不已,欣喜若狂,覺得生活在這一時代真是太幸運了。

奇跡發生在1972年5月13日,一個巨大的隕石撞上月麵,仿佛一下子炸響了200噸TNT炸藥。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地震學家萊薩姆頗有感觸的說:“能碰上如此巨大的隕石真是奇跡!”

利用這一天賜良機,以萊薩姆博士為首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終於有機會測量了月球外殼的厚度。數據表明,月球外殼的厚度至少在48千米以上,這一結果令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目瞪口呆。用萊薩姆的話來說就是“比地球上所有大陸的平均厚度厚兩倍以上”。

為什麼月殼如此之厚,又如此之硬呢?又是用什麼手段進行的高溫“處理”呢?直徑隻有地球1/4的月球是不可能產生如此高偽溫度的。

更要緊的是,科學家們該如何接受這樣的事實:構成月球外殼的物質是經過熔化,然後灌注在月麵上的。換一種說法:在不熔化月球其他部位的情況下,能用50%~85%的斜長石構成厚達65千米的月球外殼嗎?如果熔化發生過的話,又該如何解釋今天的月球內部正在冷卻呢?

如果月球不能從內部產生高溫,來自宇宙空間的隕石和小行星撞擊月球也不能產生高溫的話,那麼究竟是從哪裏來的何種力能將高密度的成分送到月麵呢?難道不是外星人施展的能力嗎?有一家雜誌載文說,在以往的歲月裏似乎有一種或幾種力參與了構成月殼的過程。這家雜誌的依據是,宇航員曾調查了從靜海采集的岩石的成分,發現這些岩石是距靜海相當遙遠的一個高地上的產物。

所以,根據各種證據和調查結果表明,月球是一個被反複“改裝”過的天體,也就是說月球是中空金屬宇宙飛船。

“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假說雖然解答了很多月球之謎,但對月球表麵那厚達30千米的巨大石塊層的解釋卻很含糊。說這個鬆散層是在幾千億年的時間裏,隕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地撞擊月麵,這些外來物本身破碎逐漸形成了月麵的岩石層。再進一步說,月球宇宙飛船在極其遙遠的年代開始的宇宙旅行中,多次反複受到巨型隕石和彗星的撞擊,破碎的岩塊便在月球表麵逐漸積累起來……月球表麵也由於數不清的撞擊造成了岩石的破碎,這樣在月球堅固的殼體之外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鬆散岩層。

若不仔細看,似乎完全有這種可能,但仔細推敲,就使人疑竇叢生。首先在時間上就很站不住腳,“幾千億年”似乎是隨口而出,輕鬆自然。但根據宇宙爆炸學說,宇宙的誕生也就是那麼200億年左右的事吧,試想何來眾多隕石、小行星之類的天體撞擊月球?其次月球岩層多為46億年的年齡,為什麼沒發現七八百億年、1000多億年的岩石?或者十幾億年的岩石?

另外,“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假說本身就很難讓人心服。英國天文學家威爾金斯博士研究推算,月球的中空體稅邑5800萬立方千米,駕乘如此龐大的宇宙飛船在太空遨遊,當然是十分愜意之事,但是不說建造十分困難(對於我們地球人類可說是不可想象的),就是使之起飛,也是令人頭痛的事。退一萬步說,就算外星人費盡心力(外星人雖然比地球人的智慧高出不知多少,但要造如此龐大的宇宙飛船,料來也不是輕鬆平常的事情)造出了月球飛船,並使之發射升空,但它們的目的恐怕不僅僅是來給小小的地球當衛士吧?

所以,我們認為:外星人通過精確計算,將地球的多顆小衛星拚接焊合,製作出了月球這顆較大的衛星,並把裏麵造成空洞(經過計算,做來省事),作為巡視地球時的永久性基地,而且月亮的出現,必將給地球帶來莫大災難,達到消滅地球上那些智慧較高的人類的目的。這就是外星人製造月亮的目的,它直接引發了15000年前的大洪水,使人類遭到滅頂之災,大西洋、姆大陸相繼沉沒,人類史前文明毀於一旦。

召喚宇宙人

1972年3月3日,人類首次正式嚐試和外星球文明的通信。那一天從肯尼迪角發射了宇宙飛船“先驅者10號”,它是為了探測木星環境而設計的第一艘宇航器。在飛向目的地的航途中,它還用來探測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小行星。飛船的航行軌道事實上沒有受到一顆偏離的小行星的幹擾。其安全係數曾估計為20:1。飛船於1973年12月3日飛近木星,然後受到木星重力的影響,得到加速力,成為第一個飛離太陽係的人造物體。飛船的飛離速度約為每秒113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