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阿波羅13號”曆險記
“阿波羅13號”是1970年4月11日啟程的。它的主人是指令長詹姆斯·洛弗爾,指令艙駕駛員約翰·斯威加特,登月艙駕駛員弗萊德·海斯。預定的著陸點是直徑為80千米的弗拉·摩洛環形山北側高地。計劃在那裏獲取山嶽地帶的樣品。用“土星5號”火箭的第三級殘骸轟擊月麵;從麵造成比登月艙上升段轟擊月麵大10倍的人工月震。此外,還要用電動鑽頭在“月宮”挖一個3米深舶洞穴。
出乎意料的是,13日下午10時7分,飛船飛到距離地球328000千米、距離月宮印000千米的地方時,服務艙的氧氣,箱突然砰的一聲發生了爆炸。於是,洛弗爾指令長立刻向休斯敦地麵控製中心發出緊急報告:“喂,休斯敦,危險納事態發生!”控製中心頓時陷入極度緊張之中。
飛船的三組燃料電池,其中有兩組立刻報廢,另一組的電壓也在下降。2號氧氣箱爆炸50秒後,1號氧氣箱也開始逸出氧氣。14日上午零時20分,飛船開始異常旋轉,姿態失去控製,至此,“阿波羅”13號已經別無選擇,隻有變探險的飛行為死裏逃生的航程了。14日上午1時13分,宇航局當機立斷,決定放棄登月。
這時飛船的“病態”是:服務艙的氧氣和電力供應中斷了,指令艙中的電力和氧氣也即將耗盡。現在隻QD依靠登月艙的發動機、電源和水飛回地球孔登月艙有六個銀鋅氧化物蓄電池和19千克的氧氣。艙內沒有座位,而且隻有兩個人的空間,因此,洛弗爾和海斯乘坐登月艙,而斯威加特留在指令艙中,繼續與地麵聯係。“阿波羅13號”繞到月球背麵時,盡管宇航員不失時機地啟動了登月艙下降用的火箭,但還是在長達四分半鍾之後,飛船才逸出了混合軌道,進入自由歸還軌道。
這時飛船還沒有脫離危險,它還必須闖過最後弓道難關,再人地球大氣層。4月17日上午零時15分,發生爆炸的服務艙與飛船分離了,這時,隻有這時,宇航員才看到了服務艙損壞的悲慘景況,它的一邊完全炸光。洛弗爾和海斯稍事目睹之後,就爬回指令艙,並拋棄了他們的救命“恩人”——登月艙。
17日上午1時7分,指令艙終於在克服了最後的困難之後,濺落在太平洋薩摩亞群島東南的海平麵上,洛弗爾等三名英雄宇航員總算死裏逃生了。
“阿波羅14號”登月考察月球丘陵地帶
鑒於“阿波羅13號”悲慘的遭迪,“阿波羅14號”的發射延期三個多月。宇航局撥款1500萬美元,對指令一服務艙係統進行改進,以便嚴格防止類似事件再度重演。在實施了許多改進措施之後,1971年1月31日“阿波羅14號”載著指令長阿朗·謝波德,指令艙駕駛員斯丘阿特·羅塞,登月艙駕駛員埃德迦·米切爾,從佛羅裏達州的肯尼迪空間中心又出訪月球了。
這次出訪的地點,最初是定在“靜海”的利特羅環形山,後來改為“阿波羅13號”飛船的預定登陸點弗拉·摩洛高地以北大約50千米的丘陵地帶。這次出訪的主要目的,是從月球陸地獲取最古老的岩石樣品。
“阿波羅14號”經過幾天安全飛行,於2月4日上午3時1分來到了月球背麵,它初期的繞月軌道星遠月點315千米,近月點105千米的橢圓,前麵喬紹過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就是從這種初期軌道改正為高110千米的圓形軌道,然後才在月球著陸的。而“阿波羅14號”則是把這種初期軌道進一步變為遠月點107千米,近月點177千米的低軌道,從這種軌道上實現了最終的著陸。這種著陸法更進一步提高了著陸位置的精確度。2月5日上午4時18分,登月艙降落在弗拉·摩洛高地的南緯3度29分,西經17度30分的地方,比預定目標隻差100米。
飛船著陸時,太陽已經很低了,宇航員登上月球拖出了長長的影子,他們不顧長途跋涉疲勞,很快完成了月麵樣品的緊急采集,接著從登月艙放下折疊的鋁製手推車,這是兩輪式手推車,重9千克,載重量大約55千克,諸如月球手工具工作台,彩色電視攝象機、岩土樣品袋、備用膠卷等,都可以放在車子上。在這以前,月球樣品的采集,科學儀器的搬運,全靠宇航員來完成。從“阿波羅14號”開始,宇航員得心應手的運輸工具——“月球車”登場了。
宇航員們在月球上按照事先計劃的出訪項目,一一得到了兌現,並用火藥成功地做了人造月震的試驗。
2月9日下午5時5分,“阿波羅14號”返回故裏,宣告四訪月球的圓滿成功。
帶自動月球車的“阿波羅15號”
載著指令長代比德·斯科特,指令艙駕駛員阿爾弗萊德·沃登,登月艙駕馭員詹姆斯·歐文的“阿波羅15號”,於1971年7月26日上午9時34分五訪月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