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星座5號飛船上測量計劃的結果說明,在8天任務期間宇航員的視力既沒有降低,也沒有提高。由於氣象環境大大妨礙了地麵圖形的觀察,僅有一次飛行測試獲得成功。這些結果確證宇航員的視力是在飛行前視力測量所預測的限度之內。

在阿波羅計劃中,人們的研究興趣轉向於視覺器官本身。一名宇航員飛行後約3個半小時的視網膜血管照相表現出靜脈和動脈都明顯縮小,另一名宇航員飛行後4小時僅靜脈縮小。他們的視網膜血管的收縮程度比呼吸純氧的縮血管作用要大並持續時間更長。

阿波羅計劃的宇航員還表現出飛行後眼內壓比飛行前低。飛行後眼內壓恢複到飛行前值比在水星和雙子星座類似研究的情況預料的要慢。這種恢複慢的原因還不清楚。

在航天飛行任務中,有些宇航員報道飛行時出現眼睛“老花”和“看錯地平線”現象,美國航宇局為此研製了一台新的小型視覺功能測試儀,將要在航天飛機上對宇航員進行視覺功能檢查。

此外,有些宇航員報道在空間能看見地麵上的諸如汽車和船等物體,顯然這個距離超過眼睛的分辨力,對此目前尚無滿意的解釋。

前蘇聯在尤裏·加加林進行一圈的軌道飛行後得出的結論是,短期航天飛行對視覺係統的基本功能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此後,前蘇聯的研究人員在宇航員的視力、反差敏感性、色覺和一般視力方麵進行了係統研究。他們發現,在飛行的第一天,主要的視覺功能降低5%~30%,然後功能逐步恢複,直到達到接近飛行前值為止。反差敏感性變化最明顯,進入失重後即刻喪失10%,5天後喪失達40%。雖然存在這些變化,但結論仍是在正常照明條件下航天環境對主要的視覺功能影響不大。

除視覺外,人的感覺器官還有聽覺、味覺和嗅覺等,航天飛行實踐表明,這些感覺器官不受飛行的影響,飛行前後和飛行中幾乎無變化。以下是感覺器官在飛行前後的比較情況。

飛行對睡眠的影響

在水星計劃中最長的一次飛行持續時間為34個多小時。從這次飛行中得出的結論是,“飛行中能夠睡眠,主觀感覺正常”。盡管當時已知在空間能睡眠,但是沒有獲得有關在這種環境下睡眠的性質和長期飛行可能需要采取某種特殊措施的資料。

4天飛行的雙子星座任務,首次提供了認真評定空間睡眠的機會。在這次飛行中宇航員在獲得滿意的較長時間的睡眠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沒有一名宇航員能進行長時間的睡眠,他們最長隻能持續睡4個小時。指揮員自己估計他在整個4天的飛行中良好睡眠時間沒有超過75至8小時。睡眠紊亂的原因包括諸如推進器點火,地麵來的通信,飛船的運動,交替的睡眠時間,34小時生物節律的改變,以及每名宇航員“對飛行任務的責任感”等的幹擾。

在8天的雙子星座任務中曾設法改善睡眠條件。但由於和飛行計劃活動的衝突,睡眠情況仍舊不好。14天的雙子星座飛行中,曾設計成使飛行計劃可以讓宇航員在肯尼迪角相應的夜間時間裏睡眠。此外,兩名宇航員同時睡眠以減少飛船中的噪聲。結果,睡眠大大改善,4天飛行的宇航員飛行後明顯疲勞,8天飛行的宇航員疲勞減輕,14天飛行的宇航員疲勞最輕。

天空實驗室實驗的結果,沒有證明由於長期航天引起睡眠出現任何重要的不良變化。隻是在84天的飛行期間一名宇航員睡眠時間受到一些影響。但這種影響隨著飛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輕,僅偶爾需要用點安眠藥。最明顯的變化出現在飛行後,此時睡眠性質的改變比睡眠時間的變化更大。看來對1g境再適應比對0g適應出現的睡眠紊亂更大。總之,天空實驗室研究者們認為,如果使用各自的睡眠區域把噪聲水平減至最低,以及所習慣的睡眠時間,那麼在0g環境下可以得到足夠的睡眠。

飛行時的體位和幻覺

在正常的地麵工作期間。人在恒定的1g重力的條件下,能完成所有的活動。航天時,這種力被取消,所有動作,無論是睡眠、進食,或者隻是簡單的來回走動走動,都必需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在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以前,人們擔心缺乏重力可能會引起運動能力困難,特別是難於進行那些需要技巧性的和精確活動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