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家境不好的楊俊傑如今凡能回憶起來的與小時候有關的事,基本上都跟“苦、累、窮、病、怕”這幾個字有關。小時候很早就懂事的他,每次見到父母瘦弱而疲憊的身影,就無數次的在心裏暗暗的發誓:自己要改變這一切,一定要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富裕、舒心的好日子。
好不容易熬到初中畢業,楊俊傑實在忍受不住心中那股躁動的欲念,早早的就棄學外出打工,期望好歹能幫父母一把。無奈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十五歲從農村出來,沒有學曆、背景和人脈關係的楊俊傑,找工作處處碰壁,最後實在沒辦法的他,隻能去找一些小餐館做小工的工作,一天幹十幾個小時,一個月也就二百多塊錢的工資。
幾年下來,不僅沒有積蓄給家裏,反而自己都經常的入不敷出,這讓自小就強烈期待改變自己家庭命運的楊俊傑心裏非常的沮喪。不過這個夢想因為在楊俊傑心裏紮根太深,所以這幾年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吃了多少苦,楊俊傑都從來沒有考慮過放棄。
也許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小時候的楊俊傑到初中都非常喜歡看書,經常沉迷於書中的角色中。時間長了,能借的書基本都被他借了個遍,後來楊俊傑也不管那麼多了,天文地理、武俠漫畫、曆史文化、靈異鬼怪,楊俊傑隻要是書就借就看。特別是那類武俠小說,楊俊傑經常幻想著自己就是書中的那個大俠,在現實社會中打抱不平、行俠仗義。
所以,這三年中,楊俊傑經常稍有點積蓄的時候,就跑到各地的名山大川、名刹古廟去轉悠,期望能夠像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得遇武林高手收為徒弟,學得一身高超的武藝後混跡社會,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惜理想和現實往往背道而馳,現在社會哪有那麼多所謂的武林高手,就是遇到了你也不見得就知道人家是高手呀,總不至於人家時刻把高手兩個字寫在臉上吧,結果楊俊傑自然是錢是花了、山也上了,廟也尋了,就是沒找所謂的武林高手。
最後,不死心的楊俊傑牙一咬,揣著這個月剛發的二百五十元薪水,辭工來到了位於HBSY市的道教聖地武當山,希望能夠在這小說中高手無數的武林聖地找尋到一個願意收自己為徒的師父。為了節省花銷,楊俊傑乘坐火車到六裏坪下車後,沒有選擇乘坐汽車而是決定自己步行上山,每當楊俊傑在遇到七拐八拐的盤山公路時,就會選擇翻山走人煙稀少的原始叢林以縮短路途,而且在自己饑渴難耐的時候,山裏還有不少的野果充饑,一舉兩得。
昨天傍晚的時候,還沒從原始叢林中走出來的楊俊傑,因為天色已近昏暗,不得不放棄了找到上山公路過夜的打算,不過還好天無絕人之路,竟然在天色完全黑下來之前,讓楊俊傑找到一個寬敞的山洞,避免了直麵叢林野獸的危險。
野外生存經驗還算豐富的楊俊傑,在天色完全黑下來之前,在洞口附近上趕著收集了不少的鬆針和幹柴後,趕忙生起了一堆篝火,以防止洞外野獸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