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輝奪目的寶石。曆來與唐詩並稱兩絕,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學勝況。

宋詞開始名曲,曲予、曲予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這許我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作者簡介:錢惟演(9672~1034年)字希聖,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吳越王錢俶次子,博學能文,辭藻清麗,從其父歸宋。曾參予編撰大型類書《冊府元龜》,他是西昆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累官至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崇信軍節度使。

木蘭花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譯文】

城牆上到處是鶯聲鳥語,城牆下浩渺的春水拍打著岸堤。綠楊襯著芳草,這美景不知何時才能休止?因為景色越美,我越愁腸百轉,淚眼淒迷。

我也感覺到自己漸漸意誌萎靡,對鏡自照,更加吃驚,想不到容顏變化得竟如此迅疾。往年多病而厭煩飲酒,如今惆悵,卻總怕空了酒杯。

【賞析】

很明顯,這首詞的第一段描寫美麗的景色,可是作者麵對如此美景。卻欲發愁腸百結,表達了作者感慨歲月流逝。對自己的前途心恢意冷而消極待世的心情。

成功之處在於景與情的強烈反差與鮮明對照。

作者簡介: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仁宗時守衛西北邊境,遏製了西夏的侵擾。在政治上他主張革新,為當時著名的政治家,為“慶曆新政”的主持者之一。詩文詞均有名篇傳誦於世。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塞下風景,秋來格外淒異;連那南去的衡陽歸雁,也沒一點留戀之意。四麵風鳴馬嘶聲,連同軍營號角陣陣響起。重巒疊嶂,逶迤綿延,上浮一抹長長雲煙;雲煙後是遮不住的西沉落日,落日下是一座孤寂緊閉的邊塞城闕。

喝一碗邊塞渾濁的酒吧,家鄉遠在千裏萬裏;驅敵之戰旗還未在燕然山勝利插起,縱有千萬計,絕無歸家計。啊,羌笛聲又悠悠吹起,寒霜又布滿無邊的草地,戍邊的將士再也無法入睡。寒霜冷冷映照著將軍鏖戰邊關的白發,笛聲淒哀吹落了戰士思鄉的淚。

【賞析】

這首詞,寫邊塞將士生活的艱苦,表達了作者殺敵立功的決心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悲壯而蒼涼。

這是一首千古名篇曆來為後人傳誦。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天是碧蘭碧蘭的碧雲天,地是落滿枯葉的黃葉地;這一望秋色綿延到水邊,連水波上的寒煙也是翡翠顏色。斜陽脈脈映照秋山,秋天秋水連接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隻有芳草全不理秋已來臨,依然薰香芳菲,一直開放到斜陽外麵。

思鄉的心魂黯淡憂鬱,它更是糾纏著羈旅他鄉時的愁緒;除非夜夜都有好夢,才會換得一時片刻安睡。切莫在月明之夜獨登寒樓,那會使流落他鄉的人倍感孤獨傷悲。想借酒一舒愁苦的九轉回腸,誰知酒入愁腸也化成滴滴相思淚。

【賞析】

由景及情、浮想聯篇,過渡自然而流暢,無有一絲半點牽強附會的痕跡。表達相思之苦更是出神入化,最後一句真正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連酒都化成相思淚,情到深處,餘味無窮。

作者簡介:張先(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終尚書都官郎中。詞與柳永齊名,才力不如柳永,而詞風含蓄蘊藉,情味雋永,韻致高逸,也是上承晏、歐,下啟蘇、秦的一位重要詞人,詞章內容不如柳永豐富開闊,藝術上有相當造詣。他也是較早大量創作慢詞長調的詞家,對詞體的發展有一定貢獻。有《安陸詞》,又名《張子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