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1)(1 / 3)

我相信,無論你的境遇如何,身份地位怎樣,都會有這樣“走投無路”、“別無選擇”的時刻。每個人都是有選擇恐懼症的,很多路擺在你麵前,你隻能選擇一條時,我們都會猶豫,都會不知所措。這個時候,我們唯一能夠依靠的隻有自己。

除了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努力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不但可以帶給你成功的喜悅,而且會讓你整個人看上去美好極了。

現在打開朋友圈,每天都有人在遺憾地說“今天又睡到十點,早起跑步的計劃泡湯了”,“昨晚一直在刷微博,給自己安排的讀書兩小時的計劃沒有執行”,“今天周末,出門踏青去了,本想晚上回來寫完明天要交的稿子,但現在渾身無力,明早再寫吧”。我相信每個人在做計劃的時候,都是有著美好的、激動人心的願望的,可無論這個願望多麼現實和有成效,比如跑步可以減掉身上的贅肉,都無法改變他們懶惰、拖延的狀態。長久觀察之後,我發現,這種人一個月裏至少得有四五次這樣“遺憾”的表達,我甚至能想象他每次向別人訴說時的愁眉苦臉,可不管當時是如何地譴責自己,到頭來,還是改不掉身上的壞習慣,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到。

我大致就把這類人歸為不努力的人群。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每天都活在一種自我譴責中。而縱觀周圍對生活滿意度高的人士,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允許自己一次次地拖遝、無聊和懶惰的,相反他們抓緊了分秒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隻給奮鬥找時間,不給空虛留時間。

在我的微博上,有一個名叫“每天打雞血”的分類,開微博三四年的時間,我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會刷一次這個分類上所關注之人的更新。到目前為止,我微博上關注了近千人,但這個分類裏最多的時候,也隻有五個人,在這五人之中,又隻有一個人是我幾年裏從來沒有間斷關注的,她就是北京交通廣播電台主播、專欄作家麻寧。相比較那些明星大佬,她沒有那麼風光,但也因為如此,她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個普通白領應該有怎樣美好的生活狀態,她的日常生活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以致每個人都可以學習。

她出生在河南鶴壁,本科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因每年成績都是第一,順利地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畢業後,做了交通台的主播。很多人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在她這裏,算是有了很好的注解,學習上如此優秀的她,更是生活的好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她寫的一條微博,“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坐著23:55的紅眼航班回來,一夜沒睡。今明兩天上直播,同時還要在31號之前完成這麼多事……但是居然隻用了一天就基本做完了!剩下的兩件事也都會在一天之內完成,我真是太感謝自己沒有拖延症了!”她所謂的“隻用一天的時間都做完的事情”包括:完成《時尚新娘》的專欄稿、《年輕人》的專欄稿、物業費、車險、送衣服去幹洗、給爸爸打電話、拷照片、提供父親節采訪資料;“剩下的兩件事”是辦簽證和寫《女友》專欄稿。大家可不要忘了,她是坐夜班飛機回國的,第二天沒有倒時差、沒有躺下休息,竟然還順利地完成了這麼多事情。作為一名作者,我深知寫作是一項腦力勞動非常大的工作,她竟然還寫完了兩篇專欄,於是,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她可以以20多歲的年紀,在北京買了房,有了車。

這當然不是偶然,即便她的微博不展示她今天做了什麼,你也會從她的隻言片語中看到她勤奮而快樂的生活狀態。最近的一條微博,她寫道:“7點到8點寫專欄,9點到17點上節目,19:30到21:10到東宮看《最後的晚餐》,21:20到22:30到三聯采訪。”不管工作如何勞累,如果有好話劇,她一定抽出時間來看。

所有看過麻寧照片的人都會覺得她好美,那種美不是五官有多麼精致,身材有多麼棒,而是她的臉上沒有一絲懈怠、一絲無趣,整日都是神采飛揚的。她有一雙感染人的眼睛,讓每個人都願意和她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沒錯,奮進的人都挺快樂的。

如果說,你們覺得麻寧名校畢業的光環,是她最初的優勢所在,還不足以激勵你那顆已經懶到扔塊石子都不會起漣漪的心湖,那麼,我就用塊石頭砸向你,讓你稍微擺動一下。

我有一位“忘年交”前輩,他叫周智琛,媒體圈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名字——國內最年輕的社長。1980年出生於福建泉州,2003年7月畢業於華僑大學中文係,畢業之後,通過各種招聘和考試,進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006年3月,不到26歲的他,離開南方報業,出任東莞日報社執行總編輯;28歲創辦《東莞時報》;2011年8月,到雲南《都市時報》出任社長、總編輯,時年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