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會早逝的法老感受古國的神秘

穿越時空遊埃及我在祈禱聲中醒來

從首都機場出發,我們一行7人踏上了去埃及的旅程。夜裏1時,我被同伴叫醒,急忙往窗外看,飛機已經降低了高度,感覺像坐在阿拉丁阿拉丁:國外的地名。的飛毯上,正飄過開羅市區的上空。開羅夜晚的燈光很美,我還隱約看見了燈光照射下的金字塔。有著古老文明的埃及,使人自然會懷上一種朝聖的心理,隨著飛機的下降、滑行,我們轉眼便踏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

淩晨,天還沒亮,窗外好像有擴音器傳出的歌聲,仔細一聽又不是,整個城區的上空,開始響徹的是詠誦詠誦:歌誦;吟詠。經文的聲音……對於沒有過宗教體驗的人來說,這一時刻的感覺真是特別。同一個時間內,開羅城內幾百座清真寺沐浴在晨光中,整個城市都在聆聽如歌如訴的誦經聲,那是一種古文明的久遠與宗教的神秘混雜在一起的震撼感覺。

開羅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創建於1858年,1902年遷至慨址,由法國人幫助設計,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6世紀的文物近10萬件,曆史綿延4000多年。走進博物館,猶如步入時光隧道,曆史似可觸摸,每件展品都講述著古埃及的悠久……

公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統一,建立了第一個奴隸製國家,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長達2200多年的“法老”時期,曾有過輝煌的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0年至公元395年埃及被羅馬統治。公元640年,阿拉伯人遷入埃及,至9世紀中葉,埃及阿拉伯化的過程大體完成……

白天,我們登上開羅塔,望盡開羅全城。尼羅河水緩緩地流過城區,給開羅城增添了靈氣。往遠處望,山頂的古城堡依稀可見,那是埃及蘇丹薩拉丁為抵禦抵禦(yù):抵擋;抵抗。十字軍的入侵,保護開羅城,於1183年建造的。近處是許多現代的樓房和縱橫交織的立交橋,到處都是穿行的車輛,停在路邊的轎車也很多,但很少看到自行車。開羅是非洲的第一大城市,人口有1400多萬。城區的邊緣,已經可以看出膨脹的痕跡,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加重了這座老城的負荷。

夜晚的開羅,展現出她神秘嫵媚的一麵,阿拉伯文化的氣息撲麵而來。我們應邀登上“法老號”遊船,在入口處碰到了兩個扮作古埃及人模樣的武士。他們的服飾、扮相都非常逼真,黝黑的皮膚區別於所能看到的現代埃及人。隨行的人介紹,古埃及人就是這種膚色,現在的埃及早已阿拉伯化了,我們隻能看“秀”出來的埃及人。泛舟尼羅河,品嚐著各種美味佳肴,觀賞著兩岸的迷人風光,從波光粼粼的河麵上吹來的陣陣晚風,撩撥著船上來自不同國家遊客的心。

鑽進神秘的金字塔

夢境中的金字塔矗立於沙漠的邊緣,站在它腳下,會感到令人目眩眩:xuàn的視覺衝擊,無論什麼原因都會讓你陡然間變得卑微,產生莫名的敬畏。古埃及人不僅用這些高聳的巨大建築顯示了權力的威嚴,更用跨越了曆史的經緯,征服了時間。

我們從金字塔正麵進入墓穴,平滑如鏡麵的巨石間相接如線,規整如初;筆直的甬道,還有伸展升揚的空間,宏偉如殿堂,讓人驚歎金字塔作為一個整體,外觀如此雄渾壯闊、內部又這樣精巧細密,實在是窮盡我們凡人的幾何想象力而不得。

讓人相信金字塔的周邊最早是有綠洲、河流的是我們真的看到了出土的太陽船,其位置是在胡夫金字塔的南側,原址上還建成了博物館。據介紹,胡夫的兒子當年就是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的。原址博物館內,還有與太陽船原型比例相等的複製品;建造得同樣精細。由這個模型我們可以看出,太陽船為木質結構,其外型特點是兩頭高高翹起。它是用黎巴嫩出產的雪杉木由繩索捆綁而成的。

在不遠處,一場跨越世紀的演唱會曾經舉行。據說演唱會當晚,無數光柱投向金字塔,而以邁克爾·傑克遜領銜的搖滾歌會以古老的金字塔為背景向全世界直播,讓更多人都能分享超越時空、跨越古今的奇妙。

帝王穀裏的傳奇

盧克索位於開羅以南700多公裏,我們遺憾沒能乘船,像古埃及人一樣,用同樣的方式順著尼羅河水,進入這座埃及古王國時期的都城,探尋起源於河流的人類文明遺跡。事實上,我們僅坐了45分鍾的飛機,早上6點多就站在了它城中的街道上。

盧克索是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270年古埃及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當時正是古埃及最輝煌最強盛的時期。據說那時盧克索人煙稠密稠(chóu)密:多而密。、廣廈萬千,完全不似現在這般是座隻有8萬人的“小城”。

在城裏租一輛車很方便,我們決定先去尼羅河西岸的帝王穀。據說約有500座古墓散布在盧克索地區,而僅在帝王穀就有64座。進入國王和王後墓分在的兩個山穀,感覺柏油路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黑亮,兩旁都是曬得發白的沙土地,由於氣候幹燥炎熱,地表風化,這裏幾乎寸草不生,而據說這恰好適宜在墓中安放木乃伊。在開放的陵墓中,我們重點看了帝王穀中最後被發現、也是惟一未被盜過的法老圖坦卡蒙的墓穴。

迄迄(qì):一直到(現在)。今為止,帝王穀中已有60多個陵墓被發掘出來,其中最負盛名的圖坦卡蒙之墓在1923年對外開放時曾引起轟動,因為這裏發現的文物實在驚人:一口純金棺、金色王冠和麵罩、珠寶、雕像、戰車、武器、飾物、繪圖——數量之多使得工作人員花了3年時間才把墓穴清理完畢。看到這位公元前1352年去世時大概隻有18歲的年輕法老依然靜靜地躺在墓中的大理石棺裏,大概沒有人不會產生流光逆轉,時空穿梭的感覺。

卡納克,人類想象的盡頭

驅車趕回尼羅河東岸已是中午,為了節省時間,午餐吃“麥當勞”,透過快餐店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隻一街之隔的盧克索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在盧克索城北,規模宏大,建於3000多年前的十七王朝,供奉的是太陽神阿蒙,在此後的1300多年裏不斷增修擴建。這裏最著名的是卡納克石柱大廳。該大廳占地5000多平方米,廳內有直徑4米的石柱134根,最高的石柱距地麵283米,足有9層樓房的高度,柱頂的麵積據說足可以站上100人!當年拍攝拍攝(shè):拍(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時,那殺人凶手從令人恐怖的高度往下推巨石的地點正是這裏。置身於石柱之間,看著自己的身軀在那些千年石柱上投下一道幾乎看不到的小陰影,你真的不能不想起19世紀法國著名學者商博良的感歎:“人類所有的想象力在這裏都會僵死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