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做事的細節(1 / 3)

第一章做事的細節

勿以事小而不為

我們要對那些看起來細微卻影響重大的“小事情”倍加留意,而且還要記住,那些能夠克服巨大困難的人遠不如那些對細小煩惱視而不見的人偉大。“令你煩惱的沉悶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數萬件,而與此同時又有數萬人在對你發號施令,生出數萬種無端的失望,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哪裏還會有成功的機會呢?”

那些不注重細節、沒有自知之明隨隨便便的人永遠不屑於做細微之事,所以他們永遠成就不了偉業,而且這些人還一致認為,偉人就是隻做轟轟烈烈的大事情的人。

眾所周知,郵寄法律文件的時候,必須預付全部的郵資。一天,在美國一家著名公司打工的年輕人,將兩美分的郵票貼在一個裝著一起案件的起訴狀和傳票的信封上後,就把這封給被告律師的信寄了出去。由於這封信在寄出時,郵資少了兩美分,所以被告律師借這個機會以起訴書和傳票沒有有效送達為理由,向法庭另外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原告律師發現,自己的處境由此變得十分被動。造成這一後果的原因就是那個打工的年輕人少付了兩美分的郵資,這個小小的錯誤竟然改變了整個事件的最終結果。

查爾斯·狄更斯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他在他的作品《一年到頭》中寫道:“有人曾經問他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天才?他回答說:專注小事的人就是天才。”音樂家亨德爾在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後突發靈感,創作激情空前活躍,最終出色地完成了生平最滿意的譜曲。

在荷蘭,一個眼鏡製造商的兒子在跟他的兄妹們玩樂時,隨手將兩個鏡片疊在了一起,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卻使奇跡出現了。他發現遠處的教堂尖頂眨眼間來到了麵前,這一發現令他驚詫萬分。他們兄妹幾個輪流看了幾遍也都感到十分驚訝,他將這個令人迷惑的發現告訴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也同樣感到不可思議。他覺得利用這一發現能夠製造出一種為老年人使用的科學工具,而且這一發現極有可能讓他大賺一筆。於是,他去請教伽利略,伽利略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一發現對於天文愛好者具有巨大價值。不久後,受這一發現的啟發,伽利略製造出一架粗糙的天文望遠鏡,此後他的許多偉大發現都要歸功於這架天文望遠鏡。

對於那些沒有勇氣活下去的靈魂來說,一句善良的話語可能會改變他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會拯救他們內心的靈魂。而那些善意的言行往往都是細微的。一天一個腿部有殘疾的老人行走在匹茲堡的大街上,當時的人行道又濕又滑,他一不留神便滑倒了,帽子被風刮到了在前麵行走的一個男孩的腳下。這個男孩並沒將帽子撿起來還給老人,而是惡作劇地用力踢了帽子一下,把它踢到了大街的中央。此時,另一個男孩從此經過,他拾起老人的帽子,並且將他送回了旅館。老人很感激男孩的幫助,並且記下了好心的男孩的姓名。此後不久,男孩收到了一張1000美元的支票。

加諾瓦是一位偉大的雕塑家,他在完成他的得意之作時,身邊一直站著一位旁觀者。藝術家的一刻一鑿看上去很隨意,於是,那個旁觀者認為加諾瓦是在他麵前賣弄技藝,做樣子給他看而已。但是加諾瓦卻對他說:“這一刻一鑿看上去極為隨意,很不起眼,似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正是這些隨意的舉動才把拙劣的模仿者與真正的的大師的技藝區分開來。”

加諾瓦的目光很銳利,他在準備創作他的偉大作品《拿破侖》時,發現那塊備用的大理石紋理上模模糊糊能夠看出來有一條紅線,雖然這塊大理石價格不菲,而且是曆經了千辛萬苦從帕羅斯島運來的,但是他卻仍然沒有用它進行創作。

細節決定成敗

《舊金山郵報》曾刊登過樣一則新聞:本市一家書店的記賬員一連3個星期沒有休息過,為什麼呢?因為他無論如何也查不出賬麵上900元的虧空到底出於何處。盡管他一遍又一遍地仔細核對每一筆交易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又不厭其煩地把核對後的數字累加起來,依然沒有發現到底錯在哪裏。

書店經理單獨會見他的時候,他已經心力交瘁、幾近崩潰了。於是,經理決定親自清查賬目,但得到的結果卻與這位記賬員千百次得出的結論如出一轍,900元的虧空問題依舊存在。

最後,他們隻好把當班的書店營業員找來,3個人再次核對賬目。這一次,沒過多久問題就被查出來了。

“經理,這裏應該是1000元!”當班的營業員大聲說,“可是,怎麼把它算成了1900元呢?”原來都是一條蒼蠅腿惹的禍,這條蒼蠅腿正好粘在了1000這個數額上第一個零的右下角,於是,就出現了900元的虧空。

望著從煙筒裏冒出來的滾滾濃煙,詹姆斯·瓦特思緒萬千,在他看來,這個世界蘊藏著無比巨大的能量。在以蒸汽機為主要動力的年代,蒸汽機如果失去了動力能源,那麼靠蒸汽來發動的火車、船以及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機器都將停止轉動。每一個車輪、轉軸、錠也都將停止下來。世界各地將再也聽不到生產行業發出的轟鳴聲。成千上萬的工人將加入失業者的行列,千千萬萬的家庭將失去經濟來源,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將流離失所,甚至走向死亡。

世界上最引人深思的真理就是:構成最偉大生命的往往是無數個最細小的事物。絕大多數人的生命都是平淡無奇的,很少人有機會創立宏偉大業,也很少有人遇到大的災難。生活的長河往往是由那些瑣碎的事情、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以及不值一提的經驗彙集而成的,但也正是它們才構成並體現了生命的全部內涵。

著名科學家亥姆霍茲說自己一生的成就都是狂熱症給予的。當時,由於傷寒發作而得了狂熱症的他不得不呆在家裏養病,寂寞難耐時他就用很少的積蓄買了一架天文望遠鏡。然而,正是這架望遠鏡把他引入了科學之門,並讓他有幸成為這個殿堂裏的天使。

還有一個故事發生在特洛伊,一張傾國傾城的臉蛋和一個迷人的笑容在這裏展開了一場圍攻戰,這場圍攻戰長達10年之久,也正是這場戰爭促使荷馬創作出了名垂青史的英雄史詩。

做事要有條理

行動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結果。

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之間,你首先去辦哪一個?麵對這個問題你或許會很為難。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對許多人來說,這句話不幸而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這其實是大謬不然。

不妨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可能有許多人都有同感,我們最缺的就是錢。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認為,對於我們的一生而言,學習對我們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緊急的,而錢對我們是緊急的(我們會舉出許多理由,如我們已經長大了,不想要父母明的錢等等),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十字路口,我們選擇什麼?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早早就選擇棄學從商,有的依然選擇在校學習,而更可悲的人還有,無論他是棄學經商還是在校學習,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這個例子看來真是再明顯不過了,許多人在處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時,的確分不清哪個更重要,哪個更緊急。這些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隻要時間被忙忙碌碌地打發掉,他們就從心眼裏高興。他們隻願意去做能使他們高興的事情,而不管這個事情有多麼不重要或多麼不緊急。

實際上,懂得美麗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的,他們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分清主次的辦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商業及電腦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

羅斯認識到,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會自動辦得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終要把它們擺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費很大的勁。下麵是有助於你做到這一點的三步計劃:估價。首先,你要用上麵所提到的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四原則對將要做的事情作一個估價。

去除。第二步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委托別人去做。

估計。記下你為達到目標必須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誰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等資料。

在確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該做什麼之前,你必須對自己應該如何利用時間有更全麵的看法。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問自己四個問題: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上帝的安排。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一個沉重的責任,按上帝指定的目標前進。可能再過20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司的領導、大企業家、大科學家。所以,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明白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持之以恒地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把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事情統統拋棄。

我需要做什麼?要分清緩急,還應弄清自己需要做什麼。總會有些任務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須分清某個任務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這兩種情況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並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隻負責監督其完成。

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人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能給自己最高回報的事情上,即他們會比別人幹得出色的事情上。在這方麵,讓我們用巴萊托(80/20)定律來引導自己:人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這樣使用時間是最具有戰略眼光的。

什麼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有些人認為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就一定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但並非任何一種情況都是這樣。無論你地位如何,你總需要把部分時間用於做能帶給你滿足感和快樂的事情上。這樣你會始終保持生活熱情,因為你的生活是有趣的。

在確定了應該做哪幾件事之後,你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大部分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後順序的。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這樣,而是按優先程度開展工作。以下是兩個建議:

一是每天開始都開一張優先表。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時,艾維·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利說可以在10分鍾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使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後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過了一會兒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鍾。艾維·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

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曆時不到半個鍾頭。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後來有人說,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而其中,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還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一億美元。

二是把事情按先後順序寫下來,定個進度表。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於你成就大事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圖,從而有助於你達到目的。

重任方可體現才能

在工作中,許多年輕人都頗有才華,但卻有個致命弱點——缺乏挑戰重任的勇氣,把重任當作“苦差事”,總認為工作安排不合理,采取惟恐避之不及的態度。這種職業心態將妨礙員工的專注工作。

其實,重任是你展露才能、勇氣和責任心的大好機會。有時候,即使你擁有擔重任的精神,也未必有這樣的工作讓你做。所以,碰到這種自我表現的機會時,決不要有一絲一毫的勉強,要心存感激才對。

當然,這樣做需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因為這一類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不討好的,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也不一定能達到效果。即使如此,你還是應該勇氣百倍地默默耕耘。

一位老板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傑出員工時說:“我們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專注於本職工作的精神,勇於向重任挑戰的人。”具有諷剌意味的是,世界上到處都是懼怕挑戰的人。而勇於向重任挑戰的員工,猶如稀有動物一樣,簡直供不應求。

事實上,“苦差事”往往比那些表麵看起來華麗動人的工作,更能激發人的鬥誌及潛在的樂趣。專注員工之所以能得到老板的賞識,因為他們能夠從這樣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即使心中不滿也從不抱怨,仍然默默地做事,而且他們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甚至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也不多想。因為他們堅信,隻要付出肯定就會有回報,而且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所以,如果你惟恐自己吃虧而跟著大家一樣推卸重任,那就等於自己把機會往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