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之王——火箭炮
在以往的戰爭中,要想大規模地轟炸敵人,就得準備很多門大炮。但是,把很多門大炮聚集在一起,不但容易暴露目標,而且容易發生事故,給自己造成損失。於是,人們提出了一個設想:能不能用一門大炮同時發射很多炮彈呢?經過探索,這種大炮終於出現在戰場上,這就是火箭炮。
現代的火箭炮是蘇聯人發明的,但它的雛形卻出現在中國。明朝末年,有個叫趙士楨的人發明了一種叫“一窩蜂”的武器,一次可發射32支箭頭。發射時,先把箭頭放在一個滑槽裏,點燃箭頭上的爆竹後,箭頭先滑行一段距離,這樣就保證了飛行的方向,準確命中目標。它的出現給了後人很大的啟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蘇聯為了對付德國的機械化部隊,於1941年設計出了6M—13火箭炮。6M—13火箭炮有16個軌道,可以一次齊射16發炮彈。蘇聯人就把火箭炮叫做“卡秋沙”(傳說中一位仙女的名字)。
德國法西斯進攻莫斯科的時候,火箭炮被派上了用場。德國軍隊正耀武揚威地前進,突然發現炮彈像雨點一樣從天而降,籠置了方圓好幾十公裏。結果德國軍隊損失慘重,他們向希特勒報告說,蘇聯人突然用好幾千門大炮轟擊他們。其實,蘇聯人才用了幾十門火箭炮。後來,人們對火箭炮不斷進行改進,它的功能越來越多,威力越來越強大,成為現代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之一。